[发明专利]基于驾驶模拟平台的沉浸式驾驶行为矫正方法和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810077688.1 | 申请日: | 2018-01-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8305524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20 |
发明(设计)人: | 赵晓华;徐文翔;王越朝;付帅;杜洪吉;姚莹;高岩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G09B9/052 | 分类号: | G09B9/052;G09B9/05 |
代理公司: | 北京汇信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35 | 代理人: | 夏静洁 |
地址: | 100124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驾驶模拟 驾驶 沉浸式 测试 驾驶行为 后台 矫正 驾驶操作 显示器 采集 驾驶员分类 驾驶员评估 显示器设置 矫正系统 教育效果 信息判断 预设 交通事故 问卷 输出 教育 | ||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驾驶模拟平台的沉浸式驾驶行为矫正方法和系统,矫正方法包括:后台通过显示器设置驾驶事故倾向问卷和爱荷华测试对驾驶员的事故倾向类型、愤怒值和冒险性进行采集,并进行驾驶员分类;后台通过驾驶模拟平台在预设的驾驶任务下采集驾驶操作信息,根据驾驶操作信息判断驾驶员的违法事件;对第一次驾驶测试不合格的违法事件进行沉浸式教育,并进行第二次驾驶测试;对第二次驾驶测试不合格的违法事件进行沉浸式教育,并进行第三次驾驶测试;最终输出驾驶员评估报表;矫正系统包括后台、显示器和驾驶模拟平台,后台分别与显示器、驾驶模拟平台相连。本发明有效的解决了现阶段违法驾驶行为教育效果低,交通事故多发等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驾驶员危险预测教育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基于驾驶模拟平台的沉浸式驾驶行为矫正方法和系统。
背景技术
我国(不包括港澳台)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已经连续十余年居世界第一,占世界16%。2016年,全国共发生道路交通事故7万余起。而危险驾驶行为是造成这些道路交通事故频发的主要原因之一,驾驶员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了行车的安全性。驾驶员如能掌握交通突变信息先兆,就可有较多时间采取应急措施以防止事故发生,解决这一问题的主要途径就是提高驾驶员对危险的预测能力。这种能力可以使驾驶员尽早的感知潜在的风险,并采取必要措施化解潜在的交通危险,而提升这种能力的关键在于进行有效的安全驾驶教育。
在过去的研究中,安全驾驶教育方式主要采用本本教育以及视频教育,这两种教育不可避免的都表现出一些缺点,例如:过程过于冗长,内容难以吸收,缺乏锻炼等。然而,随着经济以及技术水平的不断发展,各式各样的驾驶教育技术也逐渐利用到了教育之中。例如通过驾驶模拟操作实时预测下一个场景有可能发生的危险事故,通过该教育可以有效的提升驾驶员对于危险事故的预测能力以及锻炼其操作能力。另外,也可通过构造手机APP反馈平台,对驾驶员进行动态反馈式教育。而在各式取得成果的教育方式中,驾驶模拟器由于技术的普及以及价格越发平民化被运用于各大研究之中。同时驾驶模拟器的优点也在研究过程中逐渐体现出来,例如:效果更加真实,成本节约,能有效制造现实生活中发生过的危险事故场景,研究事故中驾驶员反应,场景自定义,数据同步采集等。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本发明提供基于驾驶模拟平台的沉浸式驾驶行为矫正方法和系统,其一方面填补了现阶段沉浸式驾驶教育平台空白,另一方面与驾驶模拟平台衔接有助于设计不同违法驾驶场景,令驾驶员主动参与教育过程,“修正”驾驶员的危险行为,对驾驶安全有着重要意义。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驾驶模拟平台的沉浸式驾驶行为矫正方法,包括:
步骤1、主观特性采集:
后台通过显示器设置驾驶事故倾向问卷和爱荷华测试,通过驾驶事故倾向问卷采集驾驶员基本信息以及驾驶员事故倾向类型和愤怒值,通过爱荷华测试判断驾驶员的冒险性;后台根据驾驶员事故倾向类型、愤怒值和冒险性对驾驶员进行分类,存储在数据库中,最终反应在评估报表中;
步骤2、第一次驾驶测试:
后台通过驾驶模拟平台在预设的驾驶任务下采集驾驶操作信息,对驾驶操作信息进行信息处理判断驾驶员的违法事件,并存储在数据库中;所述驾驶任务包括变道操作、超车操作和分心操作,所述违法事件包括违法变道事件、违法超车事件、分心事件、闯红灯事件和超速事件;若所有违法事件全部合格,则跳至步骤7;否则跳至步骤3;
步骤3、第一次违法事件沉浸式教育:
后台通过显示器和驾驶模拟平台对不合格的违法事件进行沉浸式教育,所述沉浸式教育包括事故体验、视频教育和基于语音指导的控制性教育;
步骤4、第二次驾驶测试:
后台通过驾驶模拟平台对驾驶员经第一次沉浸式教育后的不合格的违法事件进行第二次驾驶测试,判断原则与第一次驾驶测试相同;若不合格的违法事件全部合格,则跳至步骤7;否则跳至步骤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工业大学,未经北京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07768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