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电动汽车的控制电路和控制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810066797.3 | 申请日: | 2018-01-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8215912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29 |
发明(设计)人: | 许海丽;曾国建;颛孙明明;范晓东;吉祥;程晓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锐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L11/18 | 分类号: | B60L11/18 |
代理公司: | 北京润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83 | 代理人: | 肖冰滨;刘兵 |
地址: | 230000 安徽省***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可控开关 唤醒模块 控制电路 控制模块 电动汽车 控制系统 控制端 导通 断开 接地 电动汽车充电 控制器连接 电池充满 自动断开 正电压 充电 中止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电动汽车的控制电路和控制系统,属于电动汽车充电技术领域。用于电动汽车的控制电路包括唤醒模块和控制模块,控制模块用于控制唤醒模块的导通/断开;控制模块包括第一可控开关、第二可控开关和第三可控开关,第一可控开关的控制端与控制器连接,一端接地,另一端与第二可控开关的控制端连接,用于控制第二可控开关的导通/断开;第二可控开关的一端用于接收正电压,另一端与第三可控开关的控制端连接,用于控制第三可控开关的导通/断开;第三可控开关的一端接地,另一端与唤醒模块连接。该控制电路或者控制系统通过增加控制模块,以控制唤醒模块在电池充满电或需要中止充电时自动断开。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动汽车充电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用于电动汽车的控制电路和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电动汽车由休眠状态进入充电状态时,需将充电枪安全连接后,通过唤醒电路唤醒电池管理系统BMS工作,从而调动相应电池充电工作策略运行。目前市场上主流的充电唤醒方案为采用硬线唤醒电路唤醒主系统工作,实现电动汽车电池的充电。对于这种硬线唤醒而言,只要信号源在线,即便电池充满电或需要切断充电唤醒功能时,唤醒电路仍然无法自行断开。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电动汽车的控制电路和控制系统,该控制电路或者控制系统通过增加控制模块,以控制唤醒模块在电池充满电或需要中止充电时自动断开。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在一方面,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用于电动汽车的控制电路,控制电路包括唤醒模块和控制模块,控制模块用于控制唤醒模块的导通/断开;控制模块包括第一可控开关、第二可控开关和第三可控开关,第一可控开关的控制端用于与控制器连接,第一可控开关的一端接地,另一端与第二可控开关的控制端连接,用于控制第二可控开关的导通/断开;第二可控开关的一端用于接收正电压,另一端与第三可控开关的控制端连接,用于控制第三可控开关的导通/断开;第三可控开关的一端接地,另一端与唤醒模块连接。
优选地,唤醒模块包括第四可控开关和第五可控开关,第四可控开关的控制端在充电枪插入时与充电枪连接,第四可控开关的一端接地,另一端与第五可控开关的控制端连接,用于控制第五可控开关的导通/断开;第五可控开关的一端用于接收正电压,另一端与电池管理系统BMS的工作电源连接;唤醒模块还包括连接在充电枪和第四可控开关之间的第一二极管。
优选地,第四可控开关为第一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MOS管,第五可控开关为第二MOS管。
优选地,唤醒模块还包括第一电阻、第二电阻和第三电阻,第一电阻的一端与第一二极管的负极连接,另一端与第一MOS管的栅极连接,第一MOS管的源极接地,第一MOS管的漏极通过第二电阻与第二MOS管的栅极连接,第二MOS管的漏极通过直流-直流转换单元与BMS的工作电源连接,第二MOS管的源极用于连接正电压,第三电阻连接在第二MOS管的源极与栅极之间。
优选地,唤醒模块还包括稳压二极管,第一电阻的另一端与稳压二极管D2的负极连接,稳压二极管D的正极接地。
优选地,第一可控开关为第一三极管,第二可控开关为第二三极管,第三可控开关为晶闸管。
优选地,控制模块还包括第四电阻、第五电阻、第六电阻、第七电阻、第八电阻和第九电阻,第一三极管的基极通过第五电阻与控制器连接,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接地,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通过第七电阻与第二三极管的基极练级,第二三极管的发射极用于接收+5V直流电压,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通过第八电阻与晶闸管的门极连接,晶闸管的阳极与第一二极管的阴极连接,晶闸管的阴极接地,第四电阻连接在第一三极管的基极与发射极之间,第六电阻连接在第二三极管的基极与发射极之间,第九电阻连接在晶闸管的门极与阴极之间。
在另一方面,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还提供了一种用于电动汽车的控制系统,控制系统包括:上述的任意一种控制电路;控制器,用于输出高电平电压信号,以控制控制电路的控制模块的导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锐能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安徽锐能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06679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太空运输车的能量和动力系统
- 下一篇:一种新型电动四轮车及其操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