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溶解性植物多酚类固体饮料的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046530.8 | 申请日: | 2018-01-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8308492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24 |
发明(设计)人: | 胡坤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药科大学 |
主分类号: | A23L2/39 | 分类号: | A23L2/39;A23L2/52;A23L2/66;A23L33/105 |
代理公司: | 广州胜沃园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4416 | 代理人: | 孙文卉 |
地址: | 528458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混合液 固体饮料 酪朊酸钠 植物多酚 制备 高溶解性 明胶溶液 糖液 蒸发 溶解 搅拌直到溶液 玉米醇溶蛋白 乙醇水溶液 明胶 香精 白藜芦醇 搅拌溶解 麦芽糊精 喷雾干燥 天然多糖 后冷却 姜黄素 溶解度 蔗糖 乙醇 加水 抗体 水中 加热 澄清 补充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高溶解性植物多酚类固体饮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玉米醇溶蛋白溶解于乙醇水溶液中,搅拌30‑60分钟后加入植物多酚,继续搅拌直到溶液完全澄清得到混合液一;(2)将酪朊酸钠或明胶80℃下溶解在水中,搅拌30分钟后冷却至室温得到酪朊酸钠或明胶溶液,将混合液一分散到酪朊酸钠溶液或明胶溶液中,蒸发除去乙醇,加水补充至蒸发前的体积得到混合液二;(3)将天然多糖加热到80℃后搅拌溶解30分钟,再加入蔗糖、麦芽糊精、香精、水,搅拌至混合均匀得到糖液;(4)将混合液二和糖液混合均匀,喷雾干燥。本发明能有效提高姜黄素、白藜芦醇在水中的溶解度,使得制备出的固体饮料具有较好的抗体外氧化等功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固体饮料,特别是涉及一种高溶解性植物多酚类固体饮料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固体饮料属于软饮料的一类,一直以来,固体饮料因品种多样、风味独特、易于存放而备受消费者青睐;尤其是那些富含维生素、矿物质、氨基酸等营养成分的固体饮料,可以及时补充人体代谢所需营养,更成为了许多人生活中离不开的好伴侣。固体饮料是由液体饮料除去水分而制成的,去除水分的目的一是防止被干燥饮料由于其本身的酶或微生物引起的变质或腐败,以利储藏,二是便于储存和运输。与液体饮料相比,固体饮料具有如下特点:质量显著减轻,体积显著变小,携带方便;风味好,速溶性好,应用范围广,饮用方便;易于保持卫生;包装简易,运输方便。
植物多酚类如姜黄素、白藜芦醇具有抗氧化、抗炎、抗病毒、抑制肿瘤细胞增殖、保护肝脏、保护肾脏、保护神经、抑制血栓形成、心肌梗塞保护、防止降血糖、糖尿病、防止风湿病等多种生物活性。然而,这些多酚类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极低,如姜黄素在水中的溶解度仅约400nm/mL,而白藜芦醇的溶解度为0.04mg/mL,极大的限制了其在医药和保健食品中的应用。
例如,申请号为CN201210280718.1的中国发明公开了“一种含白藜芦醇的固体饮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将含有5%的白藜芦醇的葡萄提取物和苹果粉、柑橘粉、绿茶粉、蓝莓粉、红酒粉按照比例混合,过60目筛网后,进行烘干,自然冷却,得到混合物1;步骤2:大豆膳食纤维粉和甜菊糖苷按比例混合间歇粉碎,过60目筛网后,进行烘干,自然冷却,得到混合物2;步骤3:将维生素C和维生素E混合,过60目筛网后,进行烘干,自然冷却,得到混合物3;步骤4:将上述混合物1、混合物2和混合物3进行均匀混合,并通过取样化验是否均匀,若均匀,完成制备。该发明存在的缺陷是:白藜芦醇没有经过处理,在水中的溶解度非常低,因此该固体饮料的功能的实际发挥效果较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高溶解性植物多酚类固体饮料的制备方法,能有效提高姜黄素、白藜芦醇在水中的溶解度,使得制备出的固体饮料具有较好的体外抗氧化等功能。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高溶解性植物多酚类固体饮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玉米醇溶蛋白溶解于乙醇水溶液中,搅拌30-60分钟后加入植物多酚,继续搅拌直到溶液完全澄清得到混合液一;
(2)将酪朊酸钠或明胶80℃下溶解在水中,搅拌30分钟后冷却至室温得到酪朊酸钠溶液或明胶溶液,将步骤(1)所得混合液一分散到酪朊酸钠溶液或明胶溶液中,蒸发除去乙醇,加水补充至蒸发前的体积得到混合液二;
(3)将天然多糖加热到80℃后搅拌溶解30分钟,再加入蔗糖、麦芽糊精、香精、水,搅拌至混合均匀得到糖液;
(4)将步骤(2)所得混合液二和步骤(3)所得糖液混合均匀,喷雾干燥后得到固体颗粒状的高溶解性植物多酚类固体饮料。
进一步地,本发明所述步骤(1)中,乙醇水溶液中乙醇的体积浓度为70~90%,玉米醇溶蛋白在乙醇水溶液中的含量为2~10%(w/v)。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药科大学,未经广东药科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04653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