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直流串联故障电弧模型仿真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015232.2 | 申请日: | 2018-01-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8363831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26 |
发明(设计)人: | 杨军;曾泽宇;李正曦;杨立滨;宋锐;熊兰;杨子康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网青海省电力公司;国网青海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重庆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F30/20 | 分类号: | G06F30/20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恒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75 | 代理人: | 赵荣之 |
地址: | 810008 青*** | 国省代码: | 青海;6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直流 串联 故障 电弧 模型 仿真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直流串联故障电弧模型仿真方法,属于电气工程技术领域。该方法包含如下步骤:S1:搭建直流串联故障电弧测试平台,并进行试验,测量记录电源电压、电弧间距和电弧电压、电弧电流;S2:根据测量记录的电弧电压和电弧电流计算电弧电阻,分析电弧电阻和电源电压、电弧间距的关系,进行公式拟合;S3:根据拟合获得的公式,通过Matlab/Simulink建立直流故障电弧的仿真模型;S4:设置仿真参数,运行仿真模型,输出仿真结果,并与实测的结果进行对比。本发明仿真方法依据真实试验数据,综合考虑了电源电压、电弧间距对电弧的影响,仿真精度高、通用性强。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气工程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直流串联故障电弧模型仿真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大功率电力电子器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随之而来的是直流系统在航天领域、太阳能发电领域、大型电网储能领域等的迅速普及。在直流系统中,金属连接头松动、动物抓咬、输电线路等绝缘层破损等原因都有可能导致发生直流电弧。由于直流故障电弧和交流电弧区别很大,不能被现有的熔断器、断路器等保护装置所检测,而直流故障电弧产生的高温极易烧毁器件并点燃周围的易燃易爆品,最终导致火灾。因此,完善直流故障电弧模型有利于我们更加全面地认识电弧的燃烧过程,为直流故障电弧的检测及保护提供更多依据。
目前工程上应用的比较多的电弧模型主要是Cassie模型和Mayr模型,但是Cassie模型只适用于电流过零前低电阻状态的电弧,Mayr模型只适用于高电阻状态下的电弧,因此两者的通用性不高,并且模型的参数设定比较困难,使用者使用不方便。另外,传统的静态电阻模型和时变电阻模型在建模过程中考虑因素较少,仿真结果难以与实际相结合。并且,上述几种电弧模型都未同时考虑电源电压和电弧间距对电弧的影响。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直流串联故障电弧模型仿真方法,获得一种仿真精度高、通用性强,综合考虑电源电压和电弧间距的直流串联故障电弧模型。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直流串联故障电弧模型仿真方法,该方法包含如下步骤:
S1:搭建直流串联故障电弧测试平台,并进行试验,测量记录电源电压、电弧间距和电弧电压、电弧电流;
S2:根据测量记录的电弧电压和电弧电流计算电弧电阻,分析电弧电阻和电源电压、电弧间距的关系,进行公式拟合;
S3:根据拟合获得的公式,通过Matlab/Simulink建立直流故障电弧的仿真模型;
S4:设置仿真参数,运行仿真模型,输出仿真结果,并与实测的结果进行对比。
进一步,步骤S1中所述直流串联故障电弧测试平台包含电弧发生装置,所述电弧发生装置包含两个绝缘夹具,其中一个绝缘夹具的一端固定在固定底座上,另一端夹住静止电极,另一个绝缘夹具的一端固定在滑动块上,另一端夹住活动电极,所述固定底座上设置有刻度,所述滑动块通过侧面调节器实现滑动块在固定底座上滑动调节,所述电弧发生装置连接至直流稳压电源;
步骤S1具体包含如下步骤:
S11:设置直流稳压电源的输出电压,调节侧面调节器,使得静止电极与活动电极完全接触,让整个试验回路闭合,开始试验;
S12:通过示波器记录正常情况下电弧发生装置两端的电压电流波形;
S13:缓慢调节侧面调节器使活动电极与静止电极之间的距离,直至距离刚好使得电弧自然熄灭,记录下此时的输出电压与最大燃弧距离;
S14:改变直流稳压电源的输出电压,重复步骤S13记录下不同电压下的最大燃弧距离;
S15:分断试验电路,重置直流稳压电源的输出电压,并调节侧面调节器,使得静止电极与活动电极完全接触,让整个试验回路闭合,开始试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网青海省电力公司;国网青海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重庆大学,未经国网青海省电力公司;国网青海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重庆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01523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