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具有特征线的外板面板的制造方法和制造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80095763.0 | 申请日: | 2017-12-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1201093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02 |
发明(设计)人: | 泽靖典;斋藤雅宽;米村繁;江上徹;中村考基 | 申请(专利权)人: | 日本制铁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21D22/26 | 分类号: | B21D22/26;B21D24/00;B60J5/04;B62D6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林达刘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77 | 代理人: | 刘新宇;张会华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具有 特征 面板 制造 方法 装置 | ||
在通过冲压加工制造具有特征线的外板面板时能够抑制线偏移的发生的外板面板的制造方法中,冲头(2)在冲头顶部(2a)具备用于成形特征线的弯折面的凸部(2b)和冲头肩圆角部(2c)。凸部(2b)和冲头肩圆角部(2c)中的至少一者施加于坯料的表面压力比冲头(2)的除凸部(2b)和冲头肩圆角部(2c)以外的剩余部(2d)施加于坯料的表面压力高。冲头(2)的包含凸部(2b)和冲头肩圆角部(2c)中的至少一者的第1部分与坯料之间的静摩擦系数大于冲头(2)的除第1部分以外的第2部分与坯料之间的静摩擦系数。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有特征线的外板面板的制造方法和制造装置。
背景技术
例如车门外面板、挡泥板面板、侧面板、发动机罩外面板和后门外面板等作为汽车的车身的外板面板是已知的。近年来,作为用于实现具有较高的外观设计性的外型设计的一个方法,大多采用在外板面板特别是车身侧面的外板面板设置鲜明的特征线的方法。
特征线是由外板面板的至少两个面夹住而形成的凸状的棱线(弯折面)。另外,特征线鲜明是指所述弯折面的曲率半径较小,例如为10mm以下,或者所述两个面的延长面所成的两个角中较小的角的角度即夹角较小,例如为150°以下。
已知的是,若通过由拉深成形或胀形成形实现的冲压加工来在外板面板设置特征线,则会发生外板面质量缺陷即线偏移。
图14的A和图14的B是示意性地随时间变化说明线偏移的发生状况的剖视图。图14的A表示成形初始,图14的B表示成形完成时。图14的B中的两个黑圆点标记表示作为弯折面的特征线4a的两个圆角末端。在图14的A和图14的B中,坯料3表示其板厚方向的中心位置。
如图14的A和图14的B所示,使用冲头1、坯料保持件(未图示)和冲模2对坯料3进行由拉深成形或胀形成形实现的冲压加工,来制造具有特征线4a的外板面板4。
如图14的A所示,在成形初始,在设于冲头1的特征线成形用的凸部1a与坯料3初次接触的坯料初始碰触部,产生局部且微小的凹陷部即初始弯曲部(也称为弯曲倾向部)3a。该初始弯曲部3a是在成形完成时应成为特征线的弯折面的部分。
在胀形成形或拉深成形中,向冲头1和冲模2流入的坯料流入量根据坯料3的部位而不同。因此,不可避免地产生对构成特征线的至少两个面分别作用的张力的差。随着冲压加工的进展,初始弯曲部3a因该张力的差而自凸部1a移动而偏移。因此,初始弯曲部3a在成形完成时作为凹处4a-2而残留,该凹处4a-2大致沿着在外板面板4实际成形的特征线4a-1附近。
这样,线偏移是成形初始产生的初始弯曲部3a在成形过程中自本来应处的位置移动而偏移并在成形完成时还残留的现象。在线偏移的程度即在成形过程中产生的初始弯曲部3a的移动量较大的情况下,在完成车辆的外板面板的高光检查(日文:ハイライト面検査)中,在线偏移的产生部发现高光弯折(日文:ハイライト折れ),成为外板面质量缺陷。
在上述那样特征线鲜明的情况下,特别容易发生线偏移。近年来,大多采用使整个车身带有鲜明的特征线的外型设计。因此处于容易发生线偏移的状况。
另外,线偏移存在以下倾向:在拉伸强度为440MPa以上的高强度钢的坯料中不易发生线偏移,而在拉伸强度为270MPa、340MPa左右的低碳钢的坯料中容易发生线偏移。
例如在具有特征线的车门外面板的胀形成形中,作为线偏移对策,使设于模具的防止材料流入用的加强筋的高度、间隔等根据模具的部位而不同。但是未能获得充分的线偏移抑制效果。
而且,线偏移是通过完成车辆的检察员的目测来进行感官评价的。因此,在线偏移的检查中不可避免地含有误差。因此,本申请人通过专利文献1提出了一种定量地评价线偏移的方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日本制铁株式会社,未经日本制铁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8009576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远程电可倾斜扩散式聚焦无源反射器
- 下一篇:类神经酰胺化合物及其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