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经冷轧、罩式退火的扁钢产品及其制造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80090666.2 | 申请日: | 2017-07-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0709528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1-17 |
发明(设计)人: | 哈拉尔德·霍夫曼;托尔斯滕·勒斯勒尔;马蒂亚斯·舍尔默;安德烈亚斯·托米兹 | 申请(专利权)人: | 蒂森克虏伯钢铁欧洲股份公司;蒂森克虏伯霍恩林堡有限公司;蒂森克虏伯股份公司 |
主分类号: | C22C38/02 | 分类号: | C22C38/02;C21D1/76;C21D6/00;C21D8/02;C21D9/46;C21D9/663;C22C38/04;C22C38/06;C22C38/10;C22C38/12;C22C38/14;C22C38/16;C22C38/32 |
代理公司: | 11112 北京天昊联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张凯;张杰 |
地址: | 德国杜*** | 国省代码: | 德国;DE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扁钢产品 冷轧 罩式退火 断裂伸长率 碳化物表面 碳化物颗粒 晶粒 堆垛层错 汽车车身 稀土金属 高锰 屈服 制造 | ||
1.一种经冷轧、罩式退火的扁钢产品,所述扁钢产品具有大于350MPa的屈服强度Rp0.2,至少35%的断裂伸长率A80和至少800MPa的抗拉强度Rm,其中所述扁钢产品由以下组成(按重量%):
C:0.1-0.8%,
Mn:10-25%,
Al:0.3-2%,
来自“V、Nb、Ti”的一种或多种元素,具有条件:“V、Nb、Ti”元素的含量总和占0.01-0.5%,
Si:至高0.5%,
Cr:少于1.5%,
S:少于0.03%,
P:少于0.08%,
N:少于0.1%,
Mo:少于2%,
Co:至高0.5%,
B:少于0.01%,
Ni:少于8%,
Cu:少于5%,
Ca:至高0.015%,
Mg:至高0.0015%,
Sb:至高0.2%,
Sn:至高0.2%,
来自“Zr、Ta、W”的一种或多种元素,具有条件:Zr、Ta和W的含量总和最高占2%,
稀土金属:至高0.2%,
余量为铁和不可避免的杂质,
且具有
-7-15mJ/m2的堆垛层错能
以及
-一种结构,其特征在于,根据ASTM确定的至少ASTM13的晶粒大小,且具有最高250碳化物颗粒每1000μm2的碳化物表面密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扁钢产品,其特征在于,其来自“V、Nb、Ti”的一种或多种元素含量总和占0.03-0.3重量%。
3.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扁钢产品,其特征在于,其V含量、其Nb含量和其Ti含量各自最高占0.15重量%。
4.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扁钢产品,其特征在于,对于由其抗拉强度Rm和断裂伸长率A80形成的乘积符合:
Rm×A80>32000[MPa%]。
5.用于制造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获得的扁钢产品的方法,包括以下工作步骤:
a)提供由钢组成的预产品,所述钢由以下组成(按重量%):C:0.1-0.8%,Mn:10-25%,Al:0.3-2%,来自V,Nb,Ti中的一种或多种元素并具有条件V,Nb,Ti中的元素的含量总和为0.01-0.5%,Si:至高0.5%,Cr:少于1.5%,S:少于0.03%,P:少于0.08%,N:少于0.1%,Mo:少于2%,Co:至高0.5%,B:少于0.01%,Ni:少于8%,Cu:少于5%,Ca:至高0.015%,Mg:至高0.0015%,Sb:至高0.2%,Sn:至高0.2%,来自Zr,Ta,W中一种或多种元素并具有条件Zr,Ta和W的含量总和最高占2%,稀土金属:至高0.2%且余量为铁和不可避免的杂质;
b)将预产品充分加热或保持在1100-1300℃的保持温度下;
c)将经充分加热的预产品用至少800℃的热轧温度热轧成经热轧的带材;
d)将所得热带材在最高750℃的卷曲温度下缠绕成卷材;
e)对热带材进行去氧化皮;
f)将热带材冷轧至冷带材;
g)冷带材最终退火,其中最终退火以罩式退火进行,其中该冷带材以至少0.1K/min的加热速率加热到600-1200℃的目标退火温度,其中该冷带材在600℃以上的温度区域中在含至少50%氢的保护气体气氛下在低于-50℃的露点进行退火,其中该冷带材在目标退火温度下保持0.5-60h的保持时间,且其中冷带材在保持时间的进程结束后以至少0.05K/min的冷却速率在冷却罩下冷却至小于500℃的目标冷却温度,其中在加热罩和冷却罩下的总停留时间最高为150h。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卷曲温度至少为1150℃。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热轧期间,道次压下量至少为10%每道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蒂森克虏伯钢铁欧洲股份公司;蒂森克虏伯霍恩林堡有限公司;蒂森克虏伯股份公司,未经蒂森克虏伯钢铁欧洲股份公司;蒂森克虏伯霍恩林堡有限公司;蒂森克虏伯股份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80090666.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奥氏体系合金管及其制造方法
- 下一篇:铁素体合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