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车辆控制系统的自适应制动有效
| 申请号: | 201780074020.5 | 申请日: | 2017-10-20 |
| 公开(公告)号: | CN110023157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18 |
| 发明(设计)人: | A·L·肯尼迪;M·K·莱舍 | 申请(专利权)人: | 本迪克斯商用车系统有限责任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0T7/12 | 分类号: | B60T7/12 |
| 代理公司: | 中国贸促会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11038 | 代理人: | 郭万方 |
| 地址: | 美国***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车辆 控制系统 自适应 制动 | ||
一种用于主车辆上的自适应制动系统的控制器(24)识别主车辆的行车道中的第一目标(42);监视主动制动干预请求;监视相邻行车道中对于主车辆(40)的其他目标(44);以及响应于接收到主动制动干预请求并且没有识别出相邻行车道中对于主车辆的其他目标,在输出端处发送第一制动信号以便以第一制动级别控制制动动作。如果控制器识别出相邻行车道中的第二目标,那么接收指示主车辆的行驶方向朝着第二目标的改变的行驶信号;它将发送第二制动信号以便以第二制动级别控制制动动作。第二制动级别与第一制动级别不同。
背景技术
本发明涉及具有自适应制动的车辆控制系统的实施例。车辆控制系统(诸如具有制动的自适应巡航控制系统)将响应于某些驾驶情况而自动地应用车辆的行车制动器。例如,如果检测到具有负相对速度的目标车辆并且主车辆处于距目标车辆的预定的制动激活区内;那么车辆控制系统将自动地应用行车制动器。如果车辆控制系统检测到转向动作,那么移除行车制动器致动,意图在于允许驾驶员超控维持对车辆的控制的能力。但是,在一些驾驶情况下,不应当移除自动制动动作。
发明内容
用于车辆系统的控制器的各种实施例包括用于接收指示主车辆的行驶方向的行驶信号的输入端和用于发送制动信号以控制主车辆的制动动作的输出端以及具有控制逻辑的处理器。控制逻辑能够识别主车辆的行车道中的第一目标;监视主动制动干预请求;监视相邻行车道中对于主车辆的其他目标;以及,响应于接收到主动制动干预请求并且没有识别出相邻行车道中对于主车辆的其他目标,在输出端处发送第一制动信号以便以第一制动级别控制制动动作。控制逻辑还能够识别相邻行车道中的第二目标;在输入端处接收指示主车辆的行驶方向朝着识别出的第二目标的改变的行驶信号;以及,响应于接收到主动制动干预请求、识别出第二目标并且接收到指示主车辆朝着第二目标移动的行驶信号,在输出端处发送第二制动信号以便以第二制动级别控制制动动作,其中第二级别与第一级别不同。
根据另一方面,控制车辆系统的方法的各种实施例包括识别主车辆的行车道中的第一目标;接收主动制动干预请求并且响应于主动制动请求而发送第一制动信号以便以第一制动级别控制制动动作。该方法能够识别相邻行车道中对于主车辆的第二目标;接收指示主车辆朝着第二目标改变到相邻行车道的信号;以及响应于主车辆朝着第二目标移动而发送第二制动信号以便以第二制动级别控制制动动作,其中第二级别与第一级别不同。
附图说明
在并入说明书中并且构成说明书一部分的附图中,图示了本发明的实施例,附图与上面给出的本发明的一般描述以及下面给出的详细描述一起用于举例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
图1图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示例的车辆系统。
图2图示了在道路上的具有图1的系统的车辆。
图3图示了根据本发明的示例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图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示例的车辆系统10。车辆系统10包括自适应巡航控制器12、制动系统控制器24以及引擎控制器26。自适应巡航控制器12、制动系统控制器24和引擎控制器26通过车辆串行通信总线22进行通信。
制动系统控制器24通过车辆串行通信总线22接收和发送消息。制动系统控制器24接收来自转向角传感器28和偏航率传感器29的信号。制动系统控制器24将制动控制信号发送到至少一个制动控制设备30。制动系统控制器24可以通过车辆串行通信总线22将转向角传感器信号和偏航率传感器信号发送到自适应巡航控制器12。转向角传感器信号指示转向动作的方向和转向动作的变化率二者。偏航率信号指示车辆移动的偏航方向和角变化率。
引擎控制器26通过车辆串行通信总线22接收和发送消息。响应于车辆串行通信总线22上的、来自于自适应巡航控制器12和制动系统控制器24的消息,引擎控制器26可以控制引擎的速度以减慢或增加车辆的速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本迪克斯商用车系统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本迪克斯商用车系统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8007402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