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车辆在审
申请号: | 201780065891.0 | 申请日: | 2017-10-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9890637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14 |
发明(设计)人: | 安德瑞·彼丁 | 申请(专利权)人: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60K1/00 | 分类号: | B60K1/00;B60K17/12;B60K17/16;B60K17/3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欧阳柳青;黄纶伟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动力传递部件 动力传递路径 差动机构 旋转要素 电动机 配置 车轮 方向观察 低重心 铅直 前舱 | ||
提供一种车辆,其能够实现具有电动机的车辆的低重心化,且能够确保前舱上部的容积较大。车辆(3)中,电动机(300)的至少一部分以沿铅直方向观察时与配置在所述第1旋转要素和所述一个车轮(LWf)之间的动力传递路径上的第2动力传递部件(501)、配置在所述第3旋转要素与所述另一个车轮(RWf)之间的动力传递路径上的第3动力传递部件(502)、或所述差动机构(400)重叠的方式,配置在所述第2动力传递部件(501)、所述第3动力传递部件(502)或所述差动机构(400)的下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车辆。
背景技术
以往,公知一种车轮由马达(电动机)驱动的车辆、即电动车辆(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马达以驱动车辆的左右各轮的马达的输出轴延伸的方向为水平方向且与车宽方向一致的位置关系配置。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11-180172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在以马达的输出轴延伸的方向为水平方向且与车宽方向一致的位置关系配置马达的情况下,随着马达的直径变大,马达的输出轴的配置位置变高,马达在铅直方向上变大。因此,难以实现具有马达的车辆的低重心化。此外,难以确保前舱的上部的容积较大。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辆,其能够实现具有电动机的车辆的低重心化,且能够确保前舱上部的容积较大。
用于解决课题手段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辆,所述车辆具备:电动机(例如后述的电动机300),其驱动车辆(例如后述的车辆3、3A、3B、3C、3D、3E、3F)的左车轮(例如后述的左前轮LWf)及右车轮(例如后述的右前轮RWf),具有转子(例如后述的转子301)和定子(例如后述的定子302);以及差动机构(例如后述的差动机构400),其具有三个旋转要素,构成为这三个旋转要素的转速满足在共线图中排列在单一的直线上的共线关系,所述差动机构配置在所述电动机与所述左车轮及所述右车轮之间的动力传递路径上,在将所述三个旋转要素按在所述共线图中的排列顺序设为第1旋转要素(例如后述的左侧齿轮402)、第2旋转要素(例如后述的差速器壳体403)和第3旋转要素(例如后述的右侧齿轮404)时,所述第1旋转要素与作为所述左车轮和所述右车轮中的任意一方的一个车轮(例如后述的左前轮LWf)机械地连接,所述第2旋转要素与所述电动机机械地连接,所述第3旋转要素与作为所述左车轮和所述右车轮中的另一方的另一个车轮(例如后述的右前轮RWf)机械地连接,所述电动机被配置成所述转子的旋转轴线沿着所述车辆的上下方向延伸,并且被配置成所述转子与配置在所述电动机和所述差动机构之间的动力传递路径上的第1动力传递部件(例如后述的锥齿轮304、中间轴321、差速器环401)相比位于下方,而且,所述电动机的至少一部分以沿铅直方向观察时与配置在所述第1旋转要素与所述一个车轮之间的动力传递路径上的第2动力传递部件(例如后述的左前驱动轴501)、配置在所述第3旋转要素与所述另一个车轮之间的动力传递路径上的第3动力传递部件(例如后述的右前驱动轴502)、或者所述差动机构重叠的方式,配置在所述第2动力传递部件、所述第3动力传递部件或所述差动机构的下方。
由此,第2动力传递部件或第3动力传递部件或差动机构的下方的空间被有效地用作配置电动机的空间。此外,电动机、差动机构、第2动力传递部件和第3动力传递部件在车辆的上下方向上被紧凑地配置。
因此,电动机配置在上下方向上的较低的位置。由此,能够进一步实现低重心。
此外,电动机被配置成转子的旋转轴线沿着车辆的上下方向延伸,因此电动机的转子的半径方向与水平方向一致。因此,能够将薄型大径的马达作为电动机使用。即,能够将薄型大径的电动机配置成低重心。此外,能够不损害车辆的设计和行驶性能而确保乘员空间较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未经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8006589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制冷循环装置
- 下一篇:用于混合动力机动车的混合动力动力传动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