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检查车辆车轮的轮胎的方法和检查站有效
申请号: | 201780056811.5 | 申请日: | 2017-07-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9716095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15 |
发明(设计)人: | V·波法;L·泰尔西;V·巴拉迪尼 | 申请(专利权)人: | 倍耐力轮胎股份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M17/02 | 分类号: | G01M17/02 |
代理公司: | 中国贸促会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11038 | 代理人: | 林振波 |
地址: | 意大***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检查 车辆 车轮 轮胎 方法 检查站 | ||
用于在检查站(27)中检查站车辆车轮的轮胎(2)的方法和检查站。检查站(27)包括:背景(49),其具有位于垂直于参考轴线(Z)的平面上的支撑表面(36);图像获取设备(47),其用于获取轮胎的至少一个图像(23),所述轮胎布置成第一外侧表面与所述支撑表面(37)接触,而第二外侧表面(21)面向所述图像获取设备(47);照射系统(50);和计算机(18),所述计算机适于从轮胎的所获取的所述至少一个图像(23)生成工作图像(24)。方法规定图像获取设备(47)、照射系统(50)以及背景(49)的布置,以便在所述工作图像(24)中在轮胎的至少整个第二外侧表面(21)和周向环绕所述轮胎(2)的周向环绕区域(22)之间产生对比,所述周向环绕区域(22)对应于背景(49)的至少一部分,所述背景的至少一部分包括支撑表面(36)的至少一部分。方法还规定从所获取的图像生成工作图像(24)以及处理工作图像(24)以执行轮胎(2)的至少一个检查程序,其中,轮胎的第二外侧表面(21)借助于所述对比与周向环绕区域(22)区分开。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检查车辆车轮的轮胎的方法和检查站。
本发明属于在优选地为模制和硫化的轮胎上实施检查的领域,并且本发明适于验证所述轮胎与设计规范的一致性,并且特别地适于检测可能的外部缺陷(在外表面和/或内表面上)和/或轮胎结构内部的缺陷,从而允许符合标准的轮胎被发送到存储器,但丢弃有缺陷的轮胎。
背景技术
用于车辆车轮的轮胎通常包括胎体结构,所述胎体结构按照基本上环形的构造而构造,所述胎体结构包括至少一个胎体帘布层,所述胎体帘布层具有相应地相对的端部边缘。所述端部边缘接合在相应的环形锚固结构上,所述环形锚固结构中的每一个通常由称为“胎圈芯”的至少一个基本上周向的环形插入件形成,在所述插入件上通常施加至少一个填充插入件,所述填充插入件径向远离旋转轴线地逐渐变细。环形锚固结构布置在通常用名称“胎圈”标识的区域中。胎圈的内径基本上对应于轮胎在相应安装轮辋上的所谓“配合直径”。所述轮胎还包括胎冠结构,所述胎冠结构包括:至少一个带束条,所述带束条关于轮胎的旋转轴线布置在相对于胎体帘布层的径向外侧位置中;以及相对于带束条的径向外胎面带。在胎面带上通常具有成形的纵向和横向沟槽,所述沟槽布置成限定所需的胎面花纹。在胎面带和带束条之间可以布置由弹性体材料制成的所谓“底层”,所述底层具有适于确保带束条与胎面带本身的稳定连接的性质。
在胎体结构的侧表面上,还在轴向外侧位置中施加有由弹性体材料制成的相应的侧壁,每个所述侧表面从胎面带的侧边缘中的一个延伸直到胎圈的相应的环形锚固结构。
每个侧壁的靠近胎面带的相应侧边缘的部分和胎面带的靠近相应侧壁的每个部分的整体被称为轮胎的“胎肩”。
在“无内胎”轮胎中,在相对于胎体帘布层的径向内侧位置中存在至少一层弹性体材料,其通常称为“衬里”并且具有气密性而且通常从一个胎圈延伸到另一个胎圈。
轮胎的生产周期预见到在制造和/或组装轮胎本身的各种结构部件的构造处理之后,将所构造的生轮胎转移到模制和硫化生产线中,在所述模制和硫化生产线中进行模制和硫化处理,所述模制和硫化处理适于根据所需的几何形状和胎面花纹限定轮胎的结构。
术语“弹性体材料”旨在表示包括至少一种弹性体聚合物和至少一种增强填料的组合物。这种组合物还可以包括添加剂,如例如交联剂和/或增塑剂。由于交联剂的存在,这种材料可以通过加热交联,从而形成最终的制成品。
术语“生轮胎”旨在表示通过构造处理并且尚未模制和硫化而获得的轮胎。
术语“成品轮胎”旨在表示通过构造处理并且随后模制和硫化而获得的轮胎。
术语“轮胎”旨在表示成品轮胎或生轮胎。
术语轮胎的“型号”旨在表示区分轮胎的几何特征的集合,即,例如,截面的宽度、侧壁的高度、配合直径和/或外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倍耐力轮胎股份公司,未经倍耐力轮胎股份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8005681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