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车辆用空气调节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80018266.0 | 申请日: | 2017-04-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9070693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22 |
发明(设计)人: | 石关彻也;关口和树;山下耕平;宫腰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电汽车空调系统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60H1/22 | 分类号: | B60H1/22;B60H1/32;F25B1/00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72001 | 代理人: | 朱美红;刘林华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辆 空气调节 装置 | ||
提供一种能够抑制由储液器内的突沸造成的向压缩机的液体返回和噪声的发生的车辆用空气调节装置。执行:制暖模式,将电磁阀(17)关闭,将电磁阀(21)打开,由散热器(4)使制冷剂散热,用室外膨胀阀(6)减压后,由室外热交换器(7)使其吸热,使其向储液器(12)流动;和除湿制暖模式,将电磁阀(17)打开,将电磁阀(21)关闭,将制冷剂用室内膨胀阀(8)减压后,由吸热器使其吸热,使辅助加热器(23)发热。在从制暖模式向除湿制暖模式转移之前的规定期间中,将室外膨胀阀(6)的阀开度缩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对车辆的车室内进行空气调节的热泵方式的空气调节装置,特别涉及能够应用到混合动力汽车及电动汽车中的空气调节装置。
背景技术
因为近年来的环境问题的显现化,混合动力汽车及电动汽车正在普及。并且,作为能够应用到这样的车辆中的空气调节装置,开发了以下这样的装置:具备:压缩器,将制冷剂压缩并排出;散热器,设置在车室内侧而使制冷剂散热;吸热器,设置在车室内侧而使制冷剂吸热;以及室外热交换器,设置在车室外侧而使制冷剂散热或吸热;切换执行:制暖模式,使从压缩机排出的制冷剂在散热器中散热,将在该散热器中散热后的制冷剂用室外膨胀阀减压后,使其在室外热交换器中吸热;除湿制暖模式及除湿制冷模式,使从压缩机排出的制冷剂在散热器及室外热交换器中散热,将散热后的制冷剂用室内膨胀阀减压后,使其在吸热器中吸热;以及制冷模式,使从压缩机排出的制冷剂在室外热交换器中散热,将散热后的制冷剂用室内膨胀阀减压后,使其在吸热器中吸热。
在此情况下,在压缩机的制冷剂吸入侧设置有储液器,构成为,在制暖模式下将制冷用的电磁阀关闭,将制暖用的电磁阀打开而使从室外热交换器出来的制冷剂流到储液器中,例如在除湿制暖模式下将制暖用的电磁阀关闭,将制冷用的电磁阀打开而使从室外热交换器出来的制冷剂流到室内膨胀阀中而减压,用吸热器使其蒸发,使经过了该吸热器的制冷剂流到储液器中。并且,在该储液器中,通过将制冷剂暂时储存而将气液分离,将其中的气体制冷剂吸入到压缩机中,从而防止或抑制向压缩机的液体返回(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4-94671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这里,在压缩机停止时的储液器内,从压缩机出来而在制冷剂回路内流动来的制冷剂和油流入,其中的液体的部分积存到储液器内,比重较轻的油在液状的制冷剂之上形成层,成为盖上了盖那样的稳定状态。特别是,在外部气体温度较低的环境下被执行的制暖模式下,从室外热交换器出来而穿过制暖用的电磁阀并流入到储液器中并积存在其内部中的液态制冷剂和油的量也变多,所以油面(储液器内的液面)上升到储液器的出口附近。
在这样的状态下,如果从将制冷剂用室外膨胀阀减压的制暖模式切换为将制冷剂用室内膨胀阀减压的其他的运转模式(上述除湿制暖模式及除湿制冷模式、制冷模式),则从室外热交换器出来的制冷剂向室内膨胀阀侧流动。另一方面,由于压缩机将储液器内的制冷剂吸引,所以储液器内的压力急剧地下降。如果这样储液器内的压力急剧地下降,则发生比油靠下方的制冷剂一下子沸腾而气化将上方的油层剧烈地刺破的被称作所谓突沸的现象。
并且,如果该突沸变得剧烈,则储液器内的许多液态制冷剂被从出口向外部推出,所以发生向压缩机的过剩的液体返回,因液体压缩而压缩机的可靠性受损。此外,由于储液器内的突沸现象伴随着比较大的声音,所以也有因噪声的发生而搭乘者的舒适性受损的问题。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这样的以往的技术课题而做出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下述的车辆用空气调节装置:能够防止或抑制当从将制冷剂用室外膨胀阀减压的运转模式切换为将制冷剂用室内膨胀阀减压的运转模式时发生的向压缩机的液体返回和储液器内的噪声的发生。
用来解决课题的手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电汽车空调系统株式会社,未经三电汽车空调系统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8001826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