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重型驱动桥轮边总成的直角止口定位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721902003.X | 申请日: | 2017-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7875280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18 |
发明(设计)人: | 王健;王远志;韩娜;许强;陈满红;裴瑜;宋振华;周兰柱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安凯福田曙光车桥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B35/12 | 分类号: | B60B35/12;B60B35/18 |
代理公司: | 合肥天明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15 | 代理人: | 黄少波;金凯 |
地址: | 230051***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定位结构 直角止口 隔圈 小端 大端 轮边总成 阶面 轴头 本实用新型 重型驱动桥 轮毂 轴承 直角接触面 有效接触 止口结构 夹角为 交接处 漏油 轮边 上套 贴合 斜角 紧凑 装配 配合 环绕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重型驱动桥轮边总成的直角止口定位结构,包括轮毂,以及安装于轮毂内的轴承和轴头;所述轴头包括大端和小端,所述大端和小端的交接处环绕小端形成有阶面,且所述阶面与小端表面的夹角为直角,所述小端上套设有隔圈,所述隔圈位于轴承和大端之间,隔圈的端面与所述阶面贴合形成止口结构;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轮边总成中斜角定位结构的不足,设计直角止口形式的轴头和直角止口的形式的隔圈配合,利用直角接触面,使得定位结构更加紧凑,有效接触配合面积更大,装配更加可靠,经实践可以极大的降低产品轮边漏油情况的发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桥领域,特别是一种用于重型驱动桥轮边总成的直角止口定位结构。
背景技术
重型驱动桥的轮边总成作为关键性部位,在整车中参与承重、驱动、制动等系统作用。但轮边漏油故障在整车故障中位列前次,严重影响着产品的质量。参照图2所示,在传统的重型驱动桥轮边总成的结构中,轮毂10上的轴头11与隔圈12的相接面为斜角面,故而定位轴头11的隔圈12的端面也采用了斜角b设计,实践中该斜角定位结构存在着较高的漏油隐患,而随着市场对车桥产品质量、可靠性要求日益严苛,车桥行业也在不断的探索如何对该结构进行优化,以有效降低漏油故障的发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重型驱动桥轮边总成的直角止口定位结构,通过结构优化,降低产品漏油的隐患。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重型驱动桥轮边总成的直角止口定位结构,包括轮毂,以及安装于轮毂内的轴承和轴头;所述轴头包括大端和小端,所述大端和小端的交接处环绕小端形成有阶面,且所述阶面与小端表面的夹角为直角,所述小端上套设有隔圈,所述隔圈位于轴承和大端之间,隔圈的端面与所述阶面贴合形成止口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轮边总成中斜角定位结构的不足,设计直角止口形式的轴头和直角止口的形式的隔圈配合,利用直角接触面,使得定位结构更加紧凑,有效接触配合面积更大,装配更加可靠,经实践可以极大的降低产品轮边漏油情况的发生。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就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传统的轮边总成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1 所示的一种用于重型驱动桥轮边总成的直角止口定位结构,包括轮毂1,以及安装于轮毂1内的轴承2和轴头3。
所述轴头3包括大端4和小端5,所述大端4和小端5的交接处环绕小端5形成有阶面6,且所述阶面6与小端5表面的夹角为直角a,所述小端5上套设有隔圈7,小端5与隔圈7内孔之间间隙配合,隔圈7位于轴承2和大端4之间,隔圈7的端面与所述阶面6紧密贴合形成止口结构(即隔圈7相当于凹止口,轴头3相当于凸止口)。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披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书的保护范围为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安凯福田曙光车桥有限公司,未经安徽安凯福田曙光车桥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90200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适用麦弗逊悬挂系统多车型通用的底盘前桥总成
- 下一篇:一种端面开槽的钟形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