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叉车用上车防滑板有效
申请号: | 201721813196.1 | 申请日: | 2017-12-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7684818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03 |
发明(设计)人: | 程清;王平;张冬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合力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6F9/075 | 分类号: | B66F9/075 |
代理公司: | 合肥金安专利事务所 34114 | 代理人: | 于俊 |
地址: | 230601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凸台 防滑板 腰型通孔 上车 上车平台 叉车 底面 摩擦力方向 防滑效果 不一致 液体能 排水 排污 流通 | ||
一种叉车用上车防滑板,包括左防滑板和右防滑板;左防滑板上开有五排腰型通孔Ⅰ,腰型通孔Ⅰ正面上设有第一凸台或第二凸台,部分腰型通孔Ⅰ的底部设有第三凸台;第一凸台的高度高于第二凸台,第三凸台底面设有凹槽;右防滑板和左防滑板的结构相同、互为镜像,固定在右上车平台上。第一凸台的高度高于第二凸台,使驾驶员上车时,鞋底与防滑板的摩擦力方向与水平方向不一致,以取得更好的防滑效果;第三凸台使防滑板底面在安装后与上车平台有一定的距离,可以使液体能很好地流通;第三凸台底部的凹槽,用于排水排污。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叉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叉车用上车防滑板。
背景技术
驾驶员从地面登上叉车时,一般要通过叉车车架的上车平台,而叉车使用环境较恶劣,上车平台上经常会有积水、油污,因此需要采用上车防滑板进行防滑。
现有的上车防滑板上的防滑凸起一般位于同一水平面上,其与鞋底的摩擦力也成水平方向,还是容易出现打滑现象,防滑效果并不好。此外,现有的上车防滑板底面大多是一个安装大平面,当油、水等液体流入上车防滑板底部时,这些液体就会沉积在上车防滑板与上车平台之间,不易排出,时间一长对防滑板和上车平台都有腐蚀性。
实用新型内容
为避免上述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叉车用上车防滑板。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叉车用上车防滑板,包括左防滑板和右防滑板;
左防滑板为一体成型的梯形铸铝板,梯形底边所在侧面垂直向下弯折出翻边;左防滑板上开有五排腰型通孔Ⅰ,腰型通孔Ⅰ正面上设有第一凸台或第二凸台,第一凸台有且仅有一排,位于靠近翻边处;部分腰型通孔Ⅰ反面设有第三凸台;
第一凸台、第二凸台均为中空的腰型凸起,且第一凸台的高度高于第二凸台;第三凸台为圆柱形凸起,中心开有竖直方向的腰形通孔Ⅱ,底部设有凹槽;
螺栓穿过腰形通孔Ⅱ,将左防滑板固定在左上车平台上,此时翻边卡合在所述左上车平台的外侧;
右防滑板和左防滑板的结构相同、互为镜像,固定在右上车平台上。
作为优化方案,第一凸台的顶面为锯齿状。
作为优化方案,第一凸台和第二凸台中空部分的孔径大于腰型通孔Ⅰ的孔径,腰形通孔Ⅱ的孔径与腰型通孔Ⅰ的孔径相同。
作为优化方案,第三凸台的高度和翻边的长度比例为11:17。
作为优化方案,第三凸台的数量为4个,且不在同一直线上。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包括:
1.第一凸台的高度高于第二凸台,用于呈现该叉车用上车防滑板的高低落差,使驾驶员上车时,鞋底与防滑板的摩擦力方向与水平方向不一致,以取得更好的防滑效果;第三凸台用于防滑板和上车平台之间的安装支撑,使防滑板底面在安装后与上车平台有一定的距离,可以使液体能很好地流通;第三凸台底部的凹槽,用于排水排污。
2.第一凸台的顶面为锯齿状,使驾驶员上车时,鞋底与其具有更好抓着力和防滑性。
3.第一凸台和第二凸台中空部分的孔径大于腰型通孔Ⅰ腰型通孔Ⅱ的孔径,形成的台阶沉孔,使得螺栓的顶部得到保护,安装更牢固。
4.第三凸台和翻边的适宜比例使得上车防滑板安装到上车平台时,能很好起到安装定位的作用,方便安装;此外,在防滑板安装到叉车上车平台后,既能克服上车平台因为焊缝带来的高度差,又能很好地镶嵌到上车平台的外侧。
5.第三凸台的数量为4个且不在同一直线上,使驾驶员上车时,防滑板所受力均匀分布。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合力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安徽合力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81319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外门架及叉车
- 下一篇:一种电动叉车密码锁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