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电动座椅有效
申请号: | 201721446677.3 | 申请日: | 2017-11-02 |
公开(公告)号: | CN207416605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29 |
发明(设计)人: | 甘洋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幻速汽车配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N2/02 | 分类号: | B60N2/02;B60N2/66;B60N2/22;B60N2/04 |
代理公司: | 重庆乐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21 | 代理人: | 刘佳 |
地址: | 401533 重庆市合***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抵块 按钮 座椅本体 靠背 本实用新型 电动座椅 按钮组 后按钮 中按钮 电机损耗 电机转动 维修成本 抵接 压块 腰垫 有压 转动 节约 移动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动座椅,包括座椅本体(1)和靠背(2),在所述座椅本体(1)的一侧设有托腰按钮(3)和调节按钮组,在所述靠背(2)上设有托腰垫(21);所述调节按钮组包括前按钮(41)、中按钮(42)和后按钮(43),在所述前按钮(41)上设有第一抵块(51)和第二抵块(52),所述中按钮(42)上连接有压块(55),在所述后按钮(43)上设有第三抵块(53)和第四抵块(54)。本实用新型利用按钮带动压块和抵块之间相互切换抵接,并启动对应位置的电机转动,并带动座椅本体的移动或靠背的转动,操作便捷,降低了电机损耗,节约了维修成本。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制造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动座椅。
背景技术
汽车座椅是影响驾驶与乘坐舒适性的重要设施,驾驶员座椅位置对驾驶的安全性、舒适性、视野和操作方便性等都有重要的影响,适合驾驶员操作的座椅及座椅位置和形态,可以减少驾驶员的疲劳程度,降低事故的发生率,汽车驾驶员座椅位置的合适与否直接关系到驾驶质量和安全性。
现有的汽车座椅上均配套安装调整机构,早期的这些调整机构均为手动,随着自动控制水平的发展,已经出现一些可通过电动机驱动调整各项参数和状态的座椅,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比如电动机多采用双向转动调节,当一个方向的调节失效时,维修复杂,无法维修时,还需要更换整个电动机,提高了维修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了一种便于操作,降低维护成本的电动座椅。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电动座椅,包括座椅本体和靠背,在所述座椅本体的一侧设有托腰按钮和调节按钮组,在所述靠背上设有托腰垫,所述托腰垫与托腰按钮电动连接,以便使托腰垫托住乘坐者的腰部;所述调节按钮组包括前按钮、中按钮和后按钮,在所述前按钮上设有第一抵块和第二抵块,所述中按钮上连接有压块,在所述后按钮上设有第三抵块和第四抵块;在所述座椅本体内设有前连接板和后连接板,在所述前连接板上弹性连接有第一限位块,在所述后连接板上弹性连接有第二限位块,在所述中按钮上设有拉环,所述拉环上连接有拉杆,所述拉杆穿设过中按钮,并与压块连接,该拉环向外或向内带动压块移动时,第一限位块和第二限位块对压块起到限位作用;
每个所述抵块的一侧均设有触头,在所述压块内侧端和外侧端方向的一侧均设有触板,对应位置的所述触头和触板之间均设有对应的电源和控制器,所述控制器连接有对应的电机,对应位置的所述电机带动座椅本体的移动或靠背的转动。
采用以上结构,托腰垫在托腰按钮的控制下,以便使托腰垫移动到乘坐者腰部的合适位置,提高乘坐者的舒适性;拉环上连接有压块,压块与对应位置的触板抵接,前按钮和后按钮上的抵块分别抵接对应位置的触头,每个抵块对应一个触头的设置,即每个触头都连接着对应的电机,再配合前按钮和后按钮的设置,操作便捷,降低了每个电机的线路损耗,延长了电机使用寿命,降低了维修成本;压块与对应位置的抵块抵接时,对应位置的电源回路连通,启动对应的控制器,并带动对应的电机转动,由此带动座椅本体的移动或靠背的转动,座椅本体和靠背位置的调整;设置第一限位块和第二限位块是为了稳定压块的位置,以免对应位置的电机断电,提高了操作稳定性,移动准确性高。
为了便于操作,作为优选,所述第一抵块的一侧设有第一触头,在所述压块内侧端方向的一侧设有第一触板,所述第一触头和第一触板之间连接有第一电源和第一控制器,所述第一控制器上还连接有第一电机,所述压块与第一触板抵接,按下前按钮,第一抵块的一端与压块抵接,另一端与第一触头抵接,与第一电源一起形成第一回路,由第一控制器带动第一电机转动,并使座椅本体水平前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幻速汽车配件有限公司,未经重庆幻速汽车配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44667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