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双层船体舷侧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721276328.1 | 申请日: | 2017-09-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7580118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06 |
发明(设计)人: | 张乃樑;张皓;郭健;尤小健;董斌;李元泰;端木晚露;吴华鑫;郭建军;贺梦豪;夏风;喻园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九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B63B43/18 | 分类号: | B63B43/18 |
代理公司: | 武汉开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2104 | 代理人: | 徐祥生 |
地址: | 430061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内板 外板 倾斜连接板 本实用新型 水平连接板 舱内设备 连接机构 连接结构 双层船体 舷侧结构 加强筋 弹簧连接 碰撞影响 吸收碰撞 舷侧外板 销轴铰接 制作方便 大变形 双层壳 双层舷 撞击物 弹簧 舷板 销轴 船舶 释放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双层船体舷侧结构,包括外板和内板,其特征是外板上设置有外板加强筋,内板上设置有内板加强筋,外板与内板之间设置有一个以上的连接机构,连接机构包括销轴、两块倾斜连接板、两块水平连接板和弹簧,两块倾斜连接板的一端通过销轴铰接,两块倾斜连接板的另一端通过弹簧连接,倾斜连接板通过水平连接板分别与外板和内板连接。采用本实用新型,降低了双层舷侧的连接结构刚度,能通过舷侧外板结构和双层壳的连接结构产生大变形吸收碰撞能量,然后将能量缓慢地逐步释放出来,从而降低了撞击物对内舷板及船舶舱内设备的碰撞影响,提升了舱内设备的安全性。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制作方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船舶抗碰撞结构,具体而言是双层船体舷侧结构。
背景技术
在船舶寿期内常常遭遇碰撞问题,现代设计中对船舶提出的抗碰撞要求越来越高。油船、液化天然气船等对抗碰撞能力要求较高的船舶普遍使用双层舷侧结构以提高抗碰撞能力。
目前船舶双层舷侧结构普遍采用刚度较大的十字隔板相连接,十字隔板结构抗撞击能力较强但是吸能效果较差,外部碰撞可能导致十字隔板整体凹陷变形,损坏舱内设备。因此,设计一种结构简单、制作方便并且具备良好吸收碰撞能量效果的双层船体舷侧结构十分必要。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制作方便并且具备良好吸收碰撞能量效果的双层船体舷侧结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双层船体舷侧结构,包括外板和内板,其特征是外板上设置有外板加强筋,内板上设置有内板加强筋,外板与内板之间设置有一个以上的连接机构,连接机构包括销轴、两块倾斜连接板、两块水平连接板和弹簧,两块倾斜连接板的一端通过销轴铰接,两块倾斜连接板的另一端通过弹簧连接,倾斜连接板通过水平连接板分别与外板和内板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机构在外板与内板之间均匀布置。
采用本实用新型,降低了双层舷侧的连接结构刚度,能通过舷侧外板结构和双层壳的连接结构产生大变形吸收碰撞能量,然后将能量缓慢地逐步释放出来,从而降低了撞击物对内舷板及船舶舱内设备的碰撞影响,提升了舱内设备的安全性。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制作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A向视图。
图中:1-外板;1.1-外板加强筋;2-内板;2.1-内板加强筋;3-连接结构;3.1-销轴;3.2-倾斜连接板;3.3-水平连接板;3.4-连接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但该实施例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如图所示的双层船体舷侧结构,包括外板1和内板2,外板1上设置有外板加强筋1.1,内板2上设置有内板加强筋2.1,外板1与内板2之间设置有一个以上的连接机构3,连接机构3包括销轴3.1、两块倾斜连接板3.2、两块水平连接板3.3和弹簧3.4,两块倾斜连接板3.2的一端通过销轴3.1铰接,两块倾斜连接板3.2的另一端通过弹簧3.4连接,倾斜连接板3.2通过水平连接板3.3分别与外板1和内板2连接。
优选的实施例是:在上述方案中,所述连接机构3在外板1与内板2之间均匀布置。
本说明书中未作详细描述的内容,属于本专业技术人员公知的现有技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九研究所,未经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九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27632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压载系统
- 下一篇:一种船用航行信号灯控制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