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空中自行车道交通核有效
申请号: | 201721107522.7 | 申请日: | 2017-08-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8472493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2-05 |
发明(设计)人: | 陈星;王拓;曲致杭;高增林;许宏斌;袁小棠;魏晓菲;张浩;李畅;杨文江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北洋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1C1/04 | 分类号: | E01C1/04;E01D1/00;E01D19/02 |
代理公司: | 青岛发思特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7212 | 代理人: | 巩同海 |
地址: | 266000***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自行车道 电梯井 本实用新型 动力系统 交通核 轿厢 桥墩 城市空间 地面车道 地面空间 建设成本 体能消耗 坡道 便利性 出入口 高架桥 城市道路 出行 占用 节约 推行 | ||
本实用新型涉及城市道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空中自行车道交通核;它包括桥墩、电梯井、动力系统、轿厢和自行车道,电梯井与桥墩连接,轿厢和动力系统位于电梯井内,自行车道设置于高架桥和地面车道之间且自行车道距离地面高度至少为4.5米;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实现了空中自行车道与地面空间的快速、便捷连接,解决了坡道式出入口推行时间长、体能消耗大、便利性相对较差的问题,占用城市空间小,方便人们出行,同时大大节约了建设成本,值得推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城市道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空中自行车道交通核。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的空中自行车道出入口多为坡道式,通过设置长距离坡道,消化高差,实现空中自行车道与地面的连接,坡道式出入口设置方式存在以下几点问题:
1.空中自行车道距离地面距离至少为4.5米(路面机动交通净空限高),在最大坡度(i≤8%)的前提下,坡道的长度仍接近60米,使用者在坡道上推行(骑行)时间过长,体能消耗大,使用便利性差;
2.长距离坡道设置占用大量城市建设用地,并不经济同时也会存在土地权属等问题,制约出入口位置选择,增加规划建设、运营管理难度;
3.坡道式出口、入口多位于城市道路同侧,部分骑行者需较长距离横穿马路,使用便利性较差。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设计的空中自行车道交通核,节省人力、占用空间小,方便人们出行,同时大大节约了建设成本。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实现的,一种空中自行车道交通核,包括桥墩,还包括电梯井、动力系统、轿厢和自行车道,电梯井与桥墩连接,轿厢和动力系统位于电梯井内,自行车道设置于高架桥和地面车道之间且自行车道距离地面高度至少为4.5米。
进一步的,所述桥墩前后任意一侧设有左右双开门升降电梯或单开门电梯。
进一步的,所述桥墩前后两侧设有单开门升降电梯。
进一步的,所述电梯井的井口处自行车道上设有掉头专用道;图2中标识的掉头专用道为:C1-A3-B1,可实现在骑行过程中灵活掉头。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设计的空中自行车道交通核,实现了空中自行车道与地面空间的快速、便捷连接,解决了坡道式出入口推行时间长、体能消耗大、便利性相对较差的问题;
(2)本实用新型设计的空中自行车道交通核,垂直交通组织、水平交通组织全部在高架桥下部空间实现,解决了长坡道占用城市建设用地问题,同时出入口位置选择自由灵活,无相关限制;
(3)本实用新型设计的空中自行车道交通核,左右双开门轿厢设计能同时照顾到道路两侧的使用者,并且缩短了骑行者横穿马路的距离,便捷高效。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图1俯视图;
图中:1、电梯井,2、轿厢,3、桥墩,4、自行车道,5、动力系统。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一种空中自行车道交通核,由柱式桥墩3、钢结构电梯井1、动力系统5、左右双开门垂直升降轿厢2和自行车道4,电梯井与桥墩连接,电梯井内设有电梯升降轨道,轿厢和动力系统位于电梯井内,动力系统为电梯轿厢升降提供动力,自行车道位于地面和高架桥之间且自行车道距离地面高度至少为4.5米;具体结构和设计说明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北洋建筑设计有限公司,未经青岛北洋建筑设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10752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综合性路架结构
- 下一篇:一种可相互连接的路基箱及临时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