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改善音效的紧凑型导音管有效
申请号: | 201720930324.4 | 申请日: | 2017-07-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7053701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2-27 |
发明(设计)人: | 潘建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星电声科技(东莞)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R1/02 | 分类号: | H04R1/02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新华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35203 | 代理人: | 徐勋夫 |
地址: | 52300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改善 音效 紧凑型 导音管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音箱配件领域技术,尤其是指一种改善音效的紧凑型导音管。
背景技术
音频播放器在我们的生活当中使用广泛,例如音箱,音箱作为一种常见的音频播放器,得到广泛的使用,为了增强音箱的音效,于音箱中设置有导音管。现有技术中的导音管,通常为两进一出式分段设置的导音管,其实现了更好的音质效果,但其结构复杂,组装繁琐,分段结构之间彼此单独隔开,占用空间比较大,低频效果欠佳。
因此,需要一种新的技术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之缺失,其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改善音效的紧凑型导音管,其结构简单紧凑,占用空间小,具有更佳的低频效果。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之技术方案:
一种改善音效的紧凑型导音管,包括第一进音通道、第二进音通道、汇合通道及出音通道;所述出音通道位于第一进音通道、第二进音通道之间,所述第一进音通道与出音通道共用第一侧向隔板,所述第二进音通道与出音通道共用第二侧向隔板;所述汇合通道衔接于第一进音通道的出口端、第二进音通道的出口端及出音通道的入口端之间。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侧向隔板、第二侧向隔板一同设置于主体板上,所述主体板的两端延伸有第三侧向隔板、第四侧向隔板,所述第三侧向隔板、第四侧向隔板的一端通过第一连接板连接在一起,所述第一侧向隔板、第二侧向隔板位于第三侧向隔板、第四侧向隔板之间;
所述第一进音通道形成于第三侧向隔板和第一侧向隔板之间,所述第二进音通道形成于第四侧向隔板和第二侧向隔板之间,所述出音通道形成于第一侧向隔板和第二侧向隔板之间,所述汇合通道沿第一连接板内侧衔接于第一进音通道的出口端、第二进音通道的出口端及出音通道的入口端之间。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侧向隔板、第二侧向隔板的一端通过第二连接板连接在一起,所述第一连接板、第二连接板分别位于主体板的两端。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对应第二连接板、第一侧向隔板及第二侧向隔板三者所围构区域设有出音口,所述出音口与出音通道贯通。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二连接板凸露于主体板的一端。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进音通道、第二进音通道、汇合通道及出音通道,四者的一侧由主体板一同封闭,另一侧设计为由音箱壳体内壁封闭的敞口结构。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进音通道、第二进音通道的入口端分别相应衔接有第一过渡通道、第二过渡通道。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侧向隔板、第二侧向隔板的一侧分别相应连接设有第五侧向隔板、第六侧向隔板,所述第一过渡通道形成于第三侧向隔板与第五侧向隔板之间,所述第二过渡通道形成于第四侧向隔板与第六侧向隔板之间。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具体而言,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其主要是通过两进一出式共用隔板的设计,简化了整体的结构,使得其结构紧凑,占用空间小;结合该导音管使用可具备更佳的低频效果,提高了音质,增强了消费者的体验效果,更有利于推广使用。
为更清楚地阐述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征、技术手段及其所达到的具体目的和功能,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一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一中导音管应用于音箱内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二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二的另一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二中导音管应用于音箱内的结构示意图(局部)。
附图标识说明:
10、第一侧向隔板10′、第一侧向隔板
20、第二侧向隔板20′、第二侧向隔板
30、第三侧向隔板30′、第三侧向隔板
40、第四侧向隔板40′、第四侧向隔板
50、第一连接板60、第二连接板
101、第一进音通道 101′、第一进音通道
102、第二进音通道 102′、第二进音通道
103、汇合通道 103′、汇合通道
104、出音通道 104′、出音通道
105、出音口 106、第一过渡通道
107、第二过渡通道 108、第五侧向隔板
109、第六侧向隔板
70、音箱壳体71、辅助出音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星电声科技(东莞)有限公司,未经东星电声科技(东莞)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93032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消震音箱脚垫
- 下一篇:一种云平台的设备接入方法、装置及其使用的云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