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儿童推车组合后轮安全避震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0774821.X | 申请日: | 2017-06-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6926709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26 |
发明(设计)人: | 赵国棋 | 申请(专利权)人: | 赵国棋 |
主分类号: | B62B9/18 | 分类号: | B62B9/18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家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427 | 代理人: | 陈娟 |
地址: | 311800 浙江省绍***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儿童 推车 组合 后轮 安全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儿童推车领域,具体为一种儿童推车组合后轮安全避震装置。
背景技术
儿童推车,是宝宝最喜爱的散步交通工具,更是妈妈带宝宝上街购物时的必须品。由于使用推车的儿童通常年龄较小,因此推车的舒适性非常重要,现有的婴儿推车由于前轮兼具转向和支撑作用并且还要具有较好的减震性能,通常采用单轮组结构,而后轮主要起到支撑和避震作用因此常采用双轮组合结构,现有的推车组合后轮增加了与地面的接触面积因此稳定性好,但是现有组合后轮共用一个轴杆,因此避震结构也是共用一个,在于到斜坡面时或者两个轮子不在同一高度时,由于是一个整体因此会导致车身整体振动增大,降低避震效果导致车内儿童晃动,特别是月龄较小的婴儿不利于其脑部发育,对其脑组织造成伤害,安全性差。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以上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儿童推车组合后轮安全避震装置,各个行走轮均独立具有避震结构,提高避震效果可以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儿童推车组合后轮安全避震装置,包括支撑腿、支架和行走轮,所述支架为等腰三角形结构,且顶角一体化固定设置有向上开口的固定柱,两个底角一体化固定设置有向下开口的固定座,所述支撑腿的下端面设置有内腔,内腔里通过花键结构套接有支撑主杆,所述支撑主杆的下端插接固定在固定柱的内部,且外侧设置有紧固销钉,所述支撑主杆的外侧面套接在主弹簧,且主弹簧位于支撑腿的下端面和固定柱的上端面之间,所述固定座的下端面插接固定设置有向下的支撑副杆,所述支撑副杆的下端固定设置有底板,所述支撑副杆的外侧面套接有套筒,所述套筒外侧面横置固定设置有横轴,所述横轴的端头通过轴承连接行走轮。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支撑副杆的外侧面套接有副弹簧,所述副弹簧位于固定座的下端面和底板的上端面之间。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支撑副杆和套筒之间通过花键结构连接,且套筒相对支撑副杆可上下滑动,所述支撑主杆和支撑副杆的外侧面均为花键轴结构。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支撑主杆上端设置有限位板,且限位板位于支撑腿的内腔内部,并与内腔壁接触。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将各个组合行走轮分别独立使用一个横轴,并在每个行走轮上均安装避震副弹簧,配合主弹簧提高避震效果,在遇到不平路面是每个行走轮独立避震,过滤掉路面的振动,从而保证车内儿童的舒适性,保护儿童脑组织不受损伤,提高安全性,有利于儿童的健康成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总装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总装结构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支撑副杆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1-支撑腿;2-限位板;3-支撑主杆;4-底板;5-副弹簧;6-支撑副杆;7-套筒;8-主弹簧;9-支架;10-固定柱;11-横轴;12-固定座;13-紧固销钉。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
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儿童推车组合后轮安全避震装置,包括支撑腿1、支架9和行走轮,所述支架9为等腰三角形结构,且顶角一体化固定设置有向上开口的固定柱10,两个底角一体化固定设置有向下开口的固定座12,所述支撑腿1的下端面设置有内腔,内腔里通过花键结构套接有支撑主杆3,所述支撑主杆3的下端插接固定在固定柱10的内部,且外侧设置有紧固销钉13,所述支撑主杆3的外侧面套接在主弹簧8,且主弹簧8位于支撑腿1的下端面和固定柱10的上端面之间,所述固定座12的下端面插接固定设置有向下的支撑副杆6,所述支撑副杆6的下端固定设置有底板4,所述支撑副杆6的外侧面套接有套筒7,所述套筒7外侧面横置固定设置有横轴11,所述横轴11的端头通过轴承连接行走轮。
本实施例中,所述支撑副杆6的外侧面套接有副弹簧5,所述副弹簧5位于固定座12的下端面和底板4的上端面之间。副弹簧5对每个行走轮进行避震,并配合主弹簧8增加整车避震性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赵国棋,未经赵国棋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774821.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