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汽车底盘支臂有效
申请号: | 201720696011.7 | 申请日: | 2017-06-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6871178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12 |
发明(设计)人: | 徐晓阳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金世装备制造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D21/00 | 分类号: | B62D21/00 |
代理公司: | 南京正联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32243 | 代理人: | 顾伯兴 |
地址: | 2152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汽车底盘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底盘支臂,属于汽车零配件领域。
背景技术
我国国家最新标准《汽车和挂车类型的术语和定义》(GB/T 3730.1—2001)中对汽车有如下定义:由动力驱动,具有4个或4个以上车轮的非轨道承载的车辆,主要用于:载运人员和(或)货物;牵引载运人员和(或)货物的车辆;特殊用途,随着经济的发展,汽车在人们的生活中运行越来越普遍,汽车底盘由传动系、行驶系、转向系和制动系四部分组成,底盘作用是支承、安装汽车发动机及其各部件、总成,成形汽车的整体造型,并接受发动机的动力,使汽车产生运动,保证正常行驶,底盘支臂作为汽车底盘的重要配件,起到连接、支撑等重要作用,现有的底盘支臂安装调节较为不便,局部受力较大,容易磨损,使用寿命较低。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克服现有的缺陷,提供一种汽车底盘支臂,安装拆卸方便,结构简单合理,受力均匀,调节方便,可以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汽车底盘支臂,包括支臂连接轴、连接杆一、连接杆二,所述连接杆一、连接杆二通过螺纹连接在所述支臂连接轴的两端,所述支臂连接轴的两端均设置有连接头,所述连接头外围均设置有外螺纹,所述连接头均通过螺纹连接有调节螺栓,所述连接杆一、连接杆二上均设置有加工定位孔,所述连接杆一、连接杆二的外端均焊接有关节轴承头,所述关节轴承头中间设置有球形滚子。
进一步而言,所述支臂连接轴的横截面为正六边形。
进一步而言,所述连接杆一、连接杆二内部均设置有与外螺纹相匹配的内螺纹。
进一步而言,所述连接杆一、连接杆二均为一体式铸造成型,中部位置均呈弧形设置。
进一步而言,所述球形滚子的中部位置开有通孔,所述连接头外围两端的外螺纹方向相反。
进一步而言,所述调节螺栓为高强六角螺栓,所述支臂连接轴、连接杆一、连接杆二的材质均为45号钢,且表面均经过抛光处理、涂有防锈漆。
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一种汽车底盘支臂,将连接杆一、连接杆二设置为类似关节轴承的结构,轴承在工作中可产生自润滑,有较大的载荷能力和抗冲击能力,并具有抗腐蚀、耐磨损、自调心、润滑好或自润滑无润滑污物污染的特点,通过在连接杆一、连接杆二的中部位置设置弧形结构,有效减少了应力集中,抗弯性能更好,通过螺纹连接的方式将支臂连接轴、连接杆一、连接杆二连接起来,利用调节螺栓便于调节连接头伸入连接杆一、连接杆二的深度,进而实现了整体长度的调节以及关节轴承头方向的调节,整套结构安装拆卸方便,结构简单合理,受力均匀,调节方便。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图1是本实用新型汽车底盘支臂结构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汽车底盘支臂连接结构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汽车底盘支臂A部放大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汽车底盘支臂支臂连接轴前视图。
图中标号:1、支臂连接轴;2、连接杆一;3、连接杆二;4、加工定位孔;5、关节轴承头;6、球形滚子;7、连接头;8、调节螺栓;9、外螺纹。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1-4所示,一种汽车底盘支臂,包括支臂连接轴1、连接杆一2、连接杆二3,所述连接杆一2、连接杆二3通过螺纹连接在所述支臂连接轴1的两端,所述支臂连接轴1的两端均设置有连接头7,通过螺纹连接的方式将支臂连接轴1、连接杆一2、连接杆二3连接起来,利用调节螺栓8便于调节连接头7伸入连接杆一2、连接杆二3的深度,进而实现了整体长度的调节以及关节轴承头5方向的调节,所述连接头7外围均设置有外螺纹9,所述连接头7均通过螺纹连接有调节螺栓8,所述连接杆一2、连接杆二3上均设置有加工定位孔4,用于在加工过程中起到定位作用,所述连接杆一2、连接杆二3的外端均焊接有关节轴承头5,所述关节轴承头5中间设置有球形滚子6,形成类似关节轴承的结构,在工作中可以自行润滑,有较大的载荷能力和抗冲击能力。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金世装备制造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苏州金世装备制造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69601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定制化组件配置的活动管理展示平台及展示方法
- 下一篇:车辆侧部碰撞吸能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