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池壳体及其侧围组件有效
申请号: | 201720657611.2 | 申请日: | 2017-06-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6849907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05 |
发明(设计)人: | 杨乐;蒯振;杨宇威;徐永新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2/10 | 分类号: | H01M2/10 |
代理公司: | 北京清亦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201 | 代理人: | 黄德海 |
地址: | 102606 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池 壳体 及其 组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池壳体的侧围组件以及具有该侧围组件的电池壳体。
背景技术
随着环境污染的问题越来越被国人重视,清洁能源的车辆快速发展,例如,电动汽车。电动汽车的电池一般固定在车辆的底盘处,为了保证电池模组的固定可靠性,电池壳体一般选用结构强度较高的材料制成,但是,电池模组本身的重量就很大,加之重量较大的电池壳体,导致整个电池重量大,增加车辆的整体重量,而且不利于行驶里程的增加。
而且,吊耳用于与车辆的底部空间配合,其中,传统的吊耳一般采用焊接固定的方式,这样导致电池壳体重量大,而且制造效率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电池壳体的侧围组件,该侧围组件结构简单,制造效率高。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地提出了一种电池壳体。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电池壳体的侧围组件,包括:侧围,所述侧围包括:多个铝型材,所述多个铝型材依次连接形成闭环结构;多个吊耳,所述多个吊耳分布在所述侧围的周向且一部分与对应的所述铝型材焊接固定且另一部分与对应的所述铝型材为一体成型件。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电池壳体的侧围组件,通过设置铝型材,侧围重量轻,从而可以降低电池壳体的重量,而且通过合理布置吊耳和铝型材之间固定关系,降低侧围组件的制造难度,可以提高侧围组件的制造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侧围包括:横向铝型材、纵向铝型材和拐角铝型材,所述横向铝型材为两个且前后间隔开设置,所述纵向铝型材为多个且分别位于所述两个横向铝型材的左右两侧,所述拐角铝型材为多个且分别倾斜地连接在所述横向铝型材和所述纵向铝型材之间以及同一侧的两个所述纵向铝型材之间。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位于前方的所述横向铝型材与两个间隔开的所述吊耳对应且焊接固定。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位于后方的所述横向铝型材与两个间隔开的所述吊耳对应且为一体成型件。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纵向铝型材为四个,所述侧围的每侧设置有前后间隔的两个所述纵向铝型材,位于后方的所述纵向铝型材与四个间隔开的所述吊耳对应且为一体成型件。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位于前方的所述纵向铝型材和所述拐角铝型材的连接处焊接固定有一个所述吊耳。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多个吊耳关于所述侧围的中轴线对称分布。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多个吊耳均为铝型材且高度大于所述多个铝型材的高度。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多个吊耳和所述侧围的多个铝型材均形成有中空结构。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电池壳体,包括所述的侧围组件。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池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底板组件以及加强梁截面的示意图;
图3是底板和下加强梁的示意图;
图4是侧围和底板组件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5是侧围的铝型材的截面示意图;
图6是一种吊耳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6所示吊耳的剖视图;
图8是吊耳和纵向铝型材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吊耳和纵向铝型材的剖面图。
附图标记:
电池壳体100;
底板组件10;底板1;前边1a;后边1b;侧边1c;前段1d;后段1e;拐角段1f;前拐角边1g;后拐角边1h;尾部加强筋12;
上加强梁2;第一横向梁2a;第二横向梁2b;第三横向梁2c;第四横向梁2d;第一纵向梁2e;第二纵向梁2f;第三纵向梁2g;第四纵向梁2h;
下加强梁3;中空结构一3a;加强筋一3b;前部下加强梁3c;后部下加强梁3d;
侧围20;横向铝型材20a;纵向铝型材20b;拐角铝型材20c;竖直肢一21;水平肢一22;凸板23;中空结构三24;加强筋二25;底板配合台阶26;横向梁配合台阶27;加强台阶28;
吊耳30;竖直肢二31;水平肢二32;下延伸板33;中空结构二34;第一侧围固定面35;第二侧围固定面36。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65761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池壳体及其侧围组件
- 下一篇:一种钻井用承重性能强的吊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