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脑卒中上肢整体矫形固定控制装备有效
申请号: | 201720632117.0 | 申请日: | 2017-05-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7979827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19 |
发明(设计)人: | 邱桂才;张俊华;苏建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俊华;苏建华 |
主分类号: | A61F5/01 | 分类号: | A61F5/01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3200 江苏省常***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拉伸带 腕带 本实用新型 固定控制 上肢 护手套 脑卒中 矫形 臂托 钩套 拉扣 手臂 肘关节 臂套 受力 锁扣 腕部 恢复 | ||
本实用新型涉及到一种脑卒中上肢整体矫形固定控制装备,包括护手套;所述护手套腕部装有腕带,所述腕带末端装有锁扣,所述腕带通过拉伸带与臂托连接,所述腕带和臂托上装有钩套,所述拉伸带两端装有拉扣,所述拉伸带通过拉扣与钩套连接,所述拉伸带中部装有护肘关节。采用上述结构后,本实用新型一种脑卒中上肢整体矫形固定控制装备与现有技术相比较,从结构上来看,本实用新型对手臂全面的受力情况,通过护手套、拉伸带和臂套来针对患者的手臂定位,方便患者恢复。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用恢复设备,特别是一种脑卒中上肢整体矫形固定控制装备。
背景技术
临床医护人员为中风偏瘫患者进行诊治时,由于其偏瘫一侧的手臂没有知觉,诊治时需要家属或者医护人员协助完成固定工作,这样既增加了医护人员的工作难度,也增加了患者的痛苦。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公布了一项关于医用偏瘫手臂托的实用新型,该实用新型的授权公众号为:CN 201968977 U。包括手套,手套内套有手托,手套外表面连接有拉力带,手套内表面与皮肤相接触处敷设有远红外自然炙布层,在远红外自然炙布层上渗附有热感应药物托玛琳物质,前臂托与手托通过铁扣活动连接,铁扣卡入卡槽内,使前臂托与手托成背伸30度,并在前臂托上设有吊带。但是其中却存在着一些缺点:
该实用新型采用的全面密封的手套形式来固定患者手臂的位置加以康复治疗,但是密封状态的手套没有良好的透气性能,患者在恢复期间需要频繁的脱去手套加以观察。而且手套的大小需要为病人特别定制尺寸,使用效率低。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了一种高效、稳定、方便的一种脑卒中上肢整体矫形固定控制装备。
为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脑卒中上肢整体矫形固定控制装备,包括护手套;所述护手套腕部装有腕带,所述腕带末端装有锁扣,所述腕带通过拉伸带与臂托连接,所述腕带和臂托上装有钩套,所述拉伸带两端装有拉扣,所述拉伸带通过拉扣与钩套连接,所述拉伸带中部装有护肘关节。
进一步,所述护手套包括指槽,所述指槽上端覆盖有手背带,所述手背带的末端与毛刺层连接,所述手背带通过毛刺层与护手套固定连接。
更进一步,所述臂托包括臂套,所述臂套上装有长带和短带,所述长带和短带相互交错覆盖,所述长带和短带通过末端的毛刺层相互连接。
更进一步,所述臂套下端设有外包带,所述外包带内侧设有内包带,所述外包带和内包带末端设有毛刺层。
采用上述结构后,本实用新型一种脑卒中上肢整体矫形固定控制装备与现有技术相比较,从结构上来看,本实用新型对手臂全面的受力情况,通过护手套、拉伸带和臂套来针对患者的手臂定位,方便患者恢复。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脑卒中上肢整体矫形固定控制装备护手套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拉伸带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臂托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为护手套、1-1为指槽、2为手背带、3为腕带、3-1为钩套、3-2 为锁扣、4为拉伸带、4-1为拉扣、4-2为护肘关节、5为臂套、6为长带、7为短带、8为刺毛层、9为外包带、10为内包带、11为臂托。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俊华;苏建华,未经张俊华;苏建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63211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