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车身和车辆有效
申请号: | 201720615177.1 | 申请日: | 2017-05-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6841527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05 |
发明(设计)人: | 杨宇威;田宇黎;孙艳亮;张晶;刘肖杏;王刚;马赛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D25/00 | 分类号: | B62D2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清亦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201 | 代理人: | 黄德海 |
地址: | 102606 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身 车辆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车辆制造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车身和车辆。
背景技术
车辆的车身用于承载其他零部件,并限定出防护空间。相关技术中,为了保证车身的强度,车身一般为钣金件制成,车身的重量大,且传力路径单一,防撞性能差,存在改进空间。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车身,所述车身为模块化结构,装配效率高。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身,包括:乘员舱骨架,所述乘员舱骨架包括A柱、C柱和前横梁,所述A柱包括A柱接头,所述前横梁具有前横梁接头;前机舱骨架,所述前机舱骨架具有机舱上边梁和机舱下纵梁,所述机舱上边梁与所述A柱接头相连,所述机舱下纵梁与所述前横梁接头相连;行李舱骨架,所述行李舱骨架具有行李舱上边梁,所述行李舱上边梁与所述C柱相连;其中所述乘员舱骨架、所述前机舱骨架和所述行李舱骨架均为铝合金制成。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身,具有轻质高强的特性,碰撞性能好,有助于降低整车的重心,提高操控稳定性,且车身为模块化结构,装配效率高。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车身,所述前机舱骨架包括:机舱中边梁,所述机舱中边梁位于所述机舱下纵梁的上方,且与所述前横梁接头相连。
优选地,所述前横梁接头包括:第一子接头,所述第一子接头与所述前横梁的前横梁本体相连,且朝正前方设置,所述第一子接头与所述机舱下纵梁相连;第二子接头,所述第二子接头与所述前横梁本体相连,且朝前上方设置,所述第二子接头与所述机舱中边梁相连。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子接头的下表面的至少部分与所述第一子接头的上表面的至少部分形成为一体,且所述第一子接头与所述第二子接头之间设有导向弧面。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车身,所述A柱包括:A柱接头,所述A柱接头的上端面设有上凹槽,前端面设有前凹槽,所述前凹槽适于与所述机舱上边梁相连;A柱上段,所述A柱上段的下端插入所述上凹槽且与所述A柱接头相连;A柱下段,所述A柱下段与所述A柱接头的下端相连。
优选地,所述A柱接头包括:本体部,所述本体部为块状;前连接部,所述前连接部从所述本体部的前表面向前延伸以形成,所述前凹槽形成在所述前连接部上且向前敞开;上连接部,所述上连接部从所述本体部的上表面向上延伸以形成,所述上凹槽形成在所述上连接部上且向上敞开。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车身,所述C柱包括C柱上段和C柱下段,所述C柱上段,包括:C柱上段本体,所述C柱上段本体的上端具有顶盖后横梁连接部和侧围上纵梁连接部,所述顶盖后横梁连接部与所述乘员舱骨架的顶盖后横梁相连,所述侧围上纵梁连接部与所述乘员舱骨架的侧围上纵梁的后端相连;下连接座,所述下连接座与所述C柱上段本体的下端相连,且具有行李舱上边梁连接部和C柱下段连接部,所述行李舱上边梁连接部与所述乘员舱骨架的行李舱上边梁相连,所述C柱下段连接部与所述C柱下段的上端相连。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车身,所述行李舱骨架包括:行李舱后端组件;行李舱下立梁、行李舱中纵梁、行李舱上立梁,所述行李舱下立梁的上端、所述行李舱中纵梁的后端、所述行李舱上立梁的下端均与所述行李舱后端组件相连,行李舱下纵梁,所述行李舱下纵梁的后端与所述行李舱下立梁的下端相连,前端与所述乘员舱骨架的后横梁相连;行李舱中边梁,所述行李舱中边梁的后端与所述行李舱上立梁的上部相连,前端与所述C柱相连;行李舱上边梁,所述行李舱上边梁的后端与所述行李舱上立梁的上端相连,前端与所述C柱接头相连;后防撞梁,所述后防撞梁与所述行李舱上立梁相连。
优选地,所述行李舱后端组件包括:第一后横梁,所述行李舱上立梁的下端与所述第一后横梁相连;第二后横梁,所述行李舱下立梁的上端、所述行李舱中纵梁的后端与所述第二后横梁相连,且所述第二后横梁位于所述第一后横梁的前方,并通过传导纵梁相连,所述传导纵梁的两端分别连接在所述第一后横梁的中部和所述第二后横梁的中部。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了一种车辆,设置有如上述任一种所述的车身。
所述车辆与上述的车身相对于现有技术所具有的优势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身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61517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车身和车辆
- 下一篇:车辆的C柱上段和车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