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减震式无动力行走小车有效
申请号: | 201720562176.5 | 申请日: | 2017-05-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6703834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05 |
发明(设计)人: | 易军萍;周国芳;刘绥涛;容能威;张家铭;刘忠 | 申请(专利权)人: | 宜春学院 |
主分类号: | B60B9/02 | 分类号: | B60B9/02;B60G11/00;B62B5/00 |
代理公司: | 南昌赣西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36121 | 代理人: | 邱明海 |
地址: | 3360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减震 动力 行走 小车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无动力行走小车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减震式无动力行走小车。
背景技术
无动力行走小车是一种不借助自身动力便能够行走的装置,无动力小车被广泛应用在各个领域,极大程度上减小了人们的工作量,便于对体积和重量较大的物品进行搬运,节约了人力物力,提高了工作效率,减少工作时间,使之发挥出最大的价值,随着科技的发展,减震式无动力行走小车有了很大程度的发展,其种类和数量也正在与日俱增。目前市场上的减震式无动力行走小车虽然种类和数量非常多,但是大多数的减震式无动力行走小车减震效果不好,容易造成颠簸对车上所承载的物品内部结构造成损伤,这很大程度的限制了减震式无动力行走小车的使用范围。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减震式无动力行走小车,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提出的目前市场上的无动力行走小车减震效果不好,容易造成颠簸对车上所承载的物品内部结构造成损伤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减震式无动力行走小车,包括外壳、外轮毂、螺丝钉和转轴,所述外壳内部设置有底板,所述外轮毂外部安装有车轮,且外轮毂内部设置有内轮毂,所述内轮毂外部通过第一弹簧与外轮毂相连接,且内轮毂中部固定有主轴,所述主轴内侧外部安装有轴承,所述轴承左右两侧上端均设置有支撑机构,所述螺丝钉贯穿底板与螺纹柱相连接,所述转轴贯穿支撑机构与固定块相连接,且支撑机构上下两端均设置有转轴。
优选的,所述外轮毂内部为凸形结构,内轮毂外部为凹形结构,且外轮毂内部凸形结构外形尺寸与内轮毂外部凹形结构外形尺寸相吻合。
优选的,所述内轮毂内侧凹形结构中设置有4个第一弹簧,且第一弹簧成环状均匀分布在内轮毂外侧,并且第一弹簧最大形变量等于外轮毂凸形结构和内轮毂凹形结构重合部分长度的一半。
优选的,所述轴承内侧与主轴为一体结构。
优选的,所述支撑机构包括主体、伸长杆和第二弹簧,且主体内部设置有第二弹簧,第二弹簧下端安装有伸长杆。
优选的,所述支撑机构上端安装的固定块与底板为一体结构,且支撑机构下端安装的固定块与轴承外侧为一体结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减震式无动力行走小车设置有第一弹簧,使得内轮毂与外轮毂在移动过程中,外轮毂凸形结构能够在内轮毂内部凹形结构中进行移动,进而能够减小车轮在转动过程中产生的震动,支撑机构能够将车轮与底板进行连接,并且保证底板转动所需的空间,使其能够正常转动,同时第二弹簧也能够有效减缓震,并且装置下端的车轮均为单独安装在底板上的,因此小车运动线路坑洼不平时支撑机构能够单独作用,将震动进行减缓,避免震动对小车运送的物品造成损伤。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仰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车轮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支撑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外壳,2、底板,3、第一弹簧,4、车轮,5、外轮毂,6、内轮毂,7、主轴,8、轴承,9、螺丝钉,10、支撑机构,1001、主体,1002、伸长杆,1003、第二弹簧,11、螺纹柱,12、转轴,13、固定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宜春学院,未经宜春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56217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自带减震功能的车轮
- 下一篇:一种具有球形电动机的球形万向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