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内燃机余热利用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720543595.4 | 申请日: | 2017-05-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7004613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2-13 |
发明(设计)人: | 许裕栗;甘中学;王利民;周欢;周静;周强民;辛杨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泛智能源装备有限公司;新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1N5/02 | 分类号: | F01N5/02;F02B63/04;F01D15/10;F22B1/18;F25B30/06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达信恒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291 | 代理人: | 黄志华 |
地址: | 201406 上海市奉***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内燃机 余热 利用 系统 | ||
1.一种内燃机余热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内燃机、有机朗肯循环系统和第二类热泵,其中:
内燃机包括排水口和第一排气口;有机朗肯循环系统包括第一入气口、第二排气口和动力输出部;第二类热泵包括入水口和第二入气口;
内燃机的第一排气口与有机朗肯循环系统的第一入气口通过管道连接,内燃机的排水口与第二类热泵的入水口通过管道连接;有机朗肯循环系统的第二排气口与第二类热泵的第二入气口通过管道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燃机余热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燃机为发电内燃机,所述发电内燃机与第一发电机动力连接。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燃机余热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机朗肯循环系统包括第一换热器、透平、回热器、第一冷凝器和第一增压泵,其中:
所述第一换热器的升温部的出口、透平、回热器的放热部、第一冷凝器、第一增压泵、回热器的吸热部和第一换热器的升温部的入口依次通过有机工质管道连接形成有机循环回路;所述第一换热器的降温部的入口与内燃机的第一排气口通过管道连接,所述第一换热器的降温部的出口与第二类热泵的第二入气口通过管道连接,所述动力输出部为透平的动力输出轴。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燃机余热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输出部与第二发电机动力连接。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内燃机余热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机工质包括正戊烷、环己烷、甲苯、十二烷或癸烷。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燃机余热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类热泵包括蒸发器、发生器、第二换热器、第二冷凝器、第二增压泵和吸收器,其中:
所述发生器的放热部的入口与有机朗肯循环系统的第二排气口通过管道连接;所述发生器的吸热部的第一出口、第二换热器的升温部、吸收器的放热 部、第二换热器的降温部和发生器的吸热部的入口依次通过冷媒管道连接形成冷媒循环回路;
所述蒸发器的放热部的入口与有机朗肯循环系统的第二排气口通过管道连接;
所述发生器的吸热部的第二出口、第二冷凝器、第二增压泵、蒸发器的吸热部和吸收器的放热部通过管道连接;
所述吸收器的吸热部的入口与内燃机的排水口通过管道连接。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内燃机余热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媒为溴化锂的水溶液。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泛智能源装备有限公司;新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未经上海泛智能源装备有限公司;新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543595.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尿素罐支架总成
- 下一篇:基于纳米线垂直阵列的流体粘度检测装置及检测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