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清理海参围堰养殖底质中粪便的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720236922.1 | 申请日: | 2017-03-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6603069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1-03 |
发明(设计)人: | 赵永刚;车全;宋伟;于明志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连鑫玉龙海洋生物种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K63/04 | 分类号: | A01K63/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16200 辽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清理 海参 围堰 养殖 底质 粪便 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海参养殖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清理海参围堰养殖底质中粪便的设备。
背景技术
传统海参圈养殖,海参大量摄食季节,圈内海参数量多时,粪便会大量堆积,再加上人工投饵产生的残饵,经常导致池底恶化变臭,产生氨氮、硫化氢等有害物质,再加上春秋两季水分层缺氧等原因,如不及时处理,会导致海参患各种疾病;现今一般通过搅拌装置伸入到养殖池内部搅动清圈,快速降解有害物质;但由于搅拌装置的搅拌力度难以掌握,容易对海参造成损伤。
故有必要对现有清理海参围堰养殖底质中粪便的设备进行进一步地技术革新。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种清理海参围堰养殖底质中粪便的设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清理海参围堰养殖底质中粪便的设备,它包括有船体、粗管、出水管、软管、固定杆和摆动机构;所述船体的上表面固定设置有支撑柱和水泵;所述出水管由第一管道和第二管道组成;所述第一管道一端呈密封状;第一管道另一端与第二管道一端相接通;所述第一管道和第二管道经一体焊接成型;所述第一管道与第二管道之间所成的角为倾斜角;所述倾斜角为钝角;所述第二管道另一端与粗管的管身相固定连接;所述粗管的两端均呈密封状;所述粗管的内腔与第二管道相接通;所述粗管的侧壁布满有通孔;所述第一管道的密封端与固定杆一端相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杆另一端与支撑柱相铰接;所述软管一端与第一管道的内腔相连通;软管另一端与水泵的出水端相接通;所述水泵的进水端接有进水管;所述摆动机构一端与船体相铰接;摆动机构另一端与第二管道的管身相铰接。
进一步地,所述摆动机构包括有气缸、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组成;所述第一连杆一端与船体相铰接;第一连杆另一端与第二连杆一端相铰接;所述第二连杆另一端与第二管道的管身相铰接;所述气缸一端与船体相铰接;气缸另一端与第一连杆的杆身相铰接。
进一步地,所述进水管的末端固定设置有细绳;所述细绳的末端固定设置有配重块。
采用上述结构后,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清理海参围堰养殖底质中粪便的设备,第二管道另一端与粗管的管身相固定连接;粗管的两端均呈密封状;粗管的内腔与第二管道相接通;粗管的侧壁布满有通孔;软管另一端与水泵的出水端相接通;水泵的进水端接有进水管;摆动机构一端与船体相铰接;摆动机构另一端与第二管道的管身相铰接。在使用本实用新型时,出水管在摆动机构的驱动转动,使粗管伸入到距离圈底半米左右,然后利用船上内置的柴油机进行对水泵预先灌满水,然后启动水泵,经进水管从海上抽水,海水经过软管进入到出水管,最后在粗管的通孔处排出到海参养殖池内部,对水体进行搅拌,使池底海参排泄物和残饵等物质与水体混合,加速排泄物的降解;池内的水质得到有效保护,更利于海参的健康成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粗管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船体;2、进水管;3、支撑柱;4、气缸;5、第一连杆;
6、第二连杆;7、粗管;701、通孔;8、出水管;801、第一管道;
802、第二管道;9、软管;10、固定杆;11、水泵;12、配重块;
13、细绳;α、倾斜角。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连鑫玉龙海洋生物种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大连鑫玉龙海洋生物种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23692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景观鱼池水循环过滤装置
- 下一篇:一种防逃脱可定位电子脚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