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防漏气轮胎保护内衬有效
申请号: | 201720225489.1 | 申请日: | 2017-03-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6653863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1-21 |
发明(设计)人: | 袁魏星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阿世隆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C9/18 | 分类号: | B60C9/18;B32B15/18;B32B15/06;B32B25/18;B32B25/04;B32B3/30;B32B3/24;B32B7/10;B32B33/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0018 浙江省杭州市江干区***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漏气 轮胎 保护 内衬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轮胎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防漏气轮胎保护内衬。
背景技术
轮胎是在各种车辆或机械上装配的接地滚动的圆环形弹性橡胶制品。通常安装在金属轮辋上,能支承车身,缓冲外界冲击,实现与路面的接触并保证车辆的行驶性能。轮胎常在复杂和苛刻的条件下使用,它在行驶时承受着各种变形、负荷、力以及高低温作用,因此必须具有较高的承载性能、牵引性能、缓冲性能。同时,还要求具备高耐磨性和耐屈挠性,以及低的滚动阻力与生热性。世界耗用橡胶量的一半用于轮胎生产,可见轮胎耗用橡胶的能力,中国是全球最大的汽车和轮胎的生产国、消费国。2002年至2012年,我国汽车轮胎产量保持年均15%以上的增速。2012年,我国轮胎行业实现利润275亿元,同比增长43.7%。 我国还是世界上最大的汽车轮胎出口国。2002年至2012年,我国汽车轮胎出口量保持年均40%以上的增速。美国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我国轮胎进口国,其进口轮胎约占我国出口轮胎总量的1/3。
轮胎内衬安装在轮胎最内侧表面,起到保护轮胎的作用,但是由于轮胎长时间耗损以及受到异物的影响,容易出现漏气,传统的轮胎内衬无法对轮胎起到漏气保护作用,功能单一。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漏气轮胎保护内衬,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轮胎内衬安装在轮胎最内侧表面,起到保护轮胎的作用,但是由于轮胎长时间耗损以及受到异物的影响,容易出现漏气,传统的轮胎内衬无法对轮胎起到漏气保护作用,功能单一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防漏气轮胎保护内衬,包括胎面和抗震层,所述胎面的内侧安装有内衬,所述内衬的外表面两侧设置有衬面,所述内衬与胎面的连接处设置有过渡层,所述过渡层的下端连接有钢丝带束层,所述钢丝带束层的下端安置有丁基橡胶层,所述丁基橡胶层的内部设置有海绵,且其下端连接有消音层,所述消音层的内部安置有隔音棉,所述抗震层的内部安装有减震弹簧,且其外表面下侧连接有粘布,所述粘布的下端连接有气密层,所述内衬内侧的外表面上安置有隔板和塞孔,且其外表面上安装有凸块,所述内衬的左端安装有挡泥板。
优选的,所述胎面与内衬为可拆卸连接装置。
优选的,所述气密层与抗震层为可拆卸连接装置,且减震弹簧等距安装在抗震层的内部。
优选的,所述气密层的材质为丁基橡胶。
优选的,所述挡泥板与内衬为可拆卸连接装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防漏气轮胎保护内衬设置有挡泥板,且挡泥板与内衬为可拆卸连接装置,增加其功能性;在传统的内衬上增加了两组消音层和抗震层,一组采用丁基橡胶层内部安置有海绵,不仅可以起到消音的作用,同时能够增强其气密性,防止轮胎漏气,一组为隔音棉,其具有良好的消音和隔热的效果,抗震层内部设置有减震弹簧,其具有稳定性好、噪音低、隔振效果好和使用寿命长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内衬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内衬内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内衬与挡泥板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中:1、胎面,2、内衬,3、衬面,4、过渡层,5、钢丝带束层,6、丁基橡胶层,7、海绵,8、消音层,9、隔音棉,10、抗震层,11、减震弹簧,12、粘布,13、气密层,14、隔板,15、塞孔,16、凸块,17、挡泥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阿世隆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杭州阿世隆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22548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