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全车型识别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720171151.2 | 申请日: | 2017-02-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6610440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1-03 |
发明(设计)人: | 李正;刘颖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皆为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8G1/017 | 分类号: | G08G1/017 |
代理公司: | 四川力久律师事务所51221 | 代理人: | 王芸,熊晓果 |
地址: | 610000 四川省成都市高新***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车型 识别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识别系统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全车型识别系统。
背景技术
交通部在2016年9月颁布了《交通运输部令2016年第62号》文件,在第一章总则的第三条对超限运输车辆进行了规定,其中该条第八项规定货物运输车辆属于超限运输车辆的情况:六轴及六轴以上汽车列车,其车货总质量超过49000千克,其中牵引车驱动轴为单轴的,其车货总质量超过46000千克。并且对该项规定的限定标准的认定,做了以下要求:(一)二轴组按照二个轴计算,三轴组按照三个轴计算;(二)除驱动轴外,二轴组、三轴组以及半挂车和全挂车的车轴每侧轮胎按照双轮胎计算,若每轴每侧轮胎为单轮胎,限定标准减少3000千克,但安装符合国家有关标准的加宽轮胎的除外;(三)车辆最大允许总质量不应超过各车轴最大允许轴荷之和。
为了保障交通运输的安全,需要对运输车辆的轴数、单双轮和驱动轴类型进行识别,现有技术中,通常采用人工观测的方式来识别车辆这三个方面的信息,也有采用布置监控设施的方式进行车辆信息的识别,不论是采用人工观测或布置监控设备进行监测的方法,都非常不方便。采用人工观测时,需要监控人员趴在地上进行观察识别,效率低而且不方便,而采用监控设备监测时,由于道路环境恶劣,监控设备受到灰尘、雨水、泥浆的侵袭后,不能正常使用,也无法长期有效地对驱动轴类型进行判断。
此外,现有的车辆识别系统无法对车辆的多个信息同时进行识别,需要安装多个监控设备,进行多个识别步骤,对车辆的轴数、单双轮和驱动轴类型等车辆信息分别进行识别,识别能力差且效率低下,严重阻碍了道路畅通。
在进行驱动轴识别的过程中,通过识别驱动轮的类型达到识别驱动轴的目的:由驱动轴驱动的车轮为驱动轮,由驱动轮带动转动的车轮为从动轮。在识别驱动轴类型时,只需要有效识别驱动轮即可,驱动轮和从动轮的最大区别在于摩擦力的方向不同,驱动轮转动是因为受到摩擦力,摩擦力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同,而从动轮主要就是克服摩擦力,摩擦力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反。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无法同时识别车辆多个信息的不足,提供一种全车型识别系统,该系统结合单双轮识别系统和主从动车轮识别系统,使车辆通过全车型识别系统时,能同时进行单双轮识别和驱动轴识别,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无法同时识别车辆单双轮和驱动轴类型的问题,使车辆驶入该全车型识别系统时,能有效识别出车辆的单双轮信息,并判断出是单轴驱动还是多轴驱动,避免了现有技术中采用人工观测或监控设备进行车辆信息识别时存在的效率低、识别有效性较差的问题,使识别效率高、精度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全车型识别系统,包括用于采集和输出车辆单双轮信息的单双轮识别子系统,以及用于测量车辆车轮水平摩擦力方向和大小的主从动车轮识别子系统,两个子系统依次连接,使车辆通过时,依次通过单双轮识别子系统和主从动车轮识别子系统。
分别设置单双轮识别子系统和主从动车轮识别子系统,并将这两个子系统依次连接,使用时,将两个子系统均布置在路面中,当车辆从布置有该全车型识别系统的路面通过时,单双轮识别子系统对车辆车轮类型进行识别,主从动车轮识别子系统对车辆的车轮信息进行识别,两个子系统首选对采集,并对采集的信息进行测算、识别,判断车辆车轮的信息,并将识别到的信息输出,从而完成车型识别过程。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还包括布置在所述单双轮识别子系统和主从动车轮识别子系统之间的车辆扫描子系统,所述单双轮识别子系统和主从动轮识别子系统之间的距离与车辆相邻轴组之间的长度相适配,使车辆车轮在同一时刻同时作用在主从动车轮识别子系统和单双轮识别子系统上。
所述车辆扫描子系统包括光栅车辆分离器和/或地感线圈,设置车辆扫描子系统,当车辆驶入全车型识别系统时,光栅车辆分离器和/或地感线圈触发,系统开始采集信号,当车轮在同一时刻同时作用在主从动车轮识别子系统和单双轮识别子系统上时,为轴组,作用一次为两轴组,连续两次为三轴组。再分别记录每个轴的水平摩擦力方向和每轴的单双轮识别情况,待车辆驶出全车型识别系统时,光栅车辆分离器和/或地感线圈关闭,将采集的信息及测量结果运算输出,识别车型。
全车型识别系统布置在路面下方时,所述光栅车辆分离器安装在路面两侧,且介于单双轮识别子系统和主动从车轮识别子系统之间。所述光栅车辆分离器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与地感线圈同时使用,当与地感线圈同时使用时,光栅车辆分离器布置于地感线圈的两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皆为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成都皆为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17115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