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中置轴车辆运输车底盘连接框架有效
申请号: | 201720132575.8 | 申请日: | 2017-02-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6569139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0-20 |
发明(设计)人: | 任修武;陆平;戴世伟;任传霄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久(滁州)专用汽车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D21/02 | 分类号: | B62D21/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39000 安徽省滁州市苏滁现代产业***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中置轴 车辆 运输车 底盘 连接 框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中置轴车辆运输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中置轴车辆运输车底盘连接框架。
背景技术
现在的车辆运输车框架与底盘的连接多采用一整体式的连接,这种连接结构复杂,不能够便于规模化批量化的生产制造。
因此,我们提出了一种中置轴车辆运输车底盘连接框架用于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中置轴车辆运输车底盘连接框架。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中置轴车辆运输车底盘连接框架,包括前横梁、左纵梁、中横梁、后横梁和右纵梁,所述前横梁和后横梁平行设置,且左纵梁和右纵梁并列设置,所述前横梁的两端分别与左纵梁和右纵梁的一端连接,且后横梁的两端分别与左纵梁和右纵梁的另一端连接,所述左纵梁和右纵梁之间等距离间隔设有多个中横梁,且中横梁与前横梁和后横梁平行设置,所述中横梁的两端分别连接于左纵梁和右纵梁的相对一侧。
优选的,所述前横梁为C形的折弯件或辊压件,且前横梁上开设有第一安装孔和第一调整孔,前横梁通过第一安装孔和第一调整孔与其它机构连接。
优选的,所述左纵梁为L形的折弯件,且左纵梁上开设有第二安装孔和第二调整孔,左纵梁通过第二安装孔和第二调整孔与其它机构连接。
优选的,所述中横梁为帽子形的折弯件或辊压件,且中横梁上开设有第三安装孔和第三调整孔,中横梁通过第三安装孔和第三调整孔与其它机构连接。
优选的,所述后横梁为C形的折弯件或辊压件,且后横梁上开设有第四安装孔和第四调整孔,后横梁通过第四安装孔和第四调整孔与其它机构连接。
优选的,所述右纵梁为L形的折弯件,且右纵梁上开设有第五安装孔和第五调整孔,右纵梁通过第五安装孔和第五调整孔与其它机构连接。
优选的,所述前横梁、左纵梁、中横梁、后横梁和右纵梁用螺栓与其它机构连接。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一种中置轴车辆运输车底盘连接框架通过第一安装孔、第一调整孔、第二安装孔、第二调整孔、第三安装孔、第三调整孔、第四安装孔、第四调整孔、第五安装孔和第五调整孔能够便于与其它机构连接,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框架各部分都设计有与其它机构连接的接口,方便与其它机构的快速连接。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中置轴车辆运输车底盘连接框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中置轴车辆运输车底盘连接框架的中横梁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前横梁、2左纵梁、3中横梁、4后横梁、5右纵梁。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参照图1-2,一种中置轴车辆运输车底盘连接框架,包括前横梁1、左纵梁2、中横梁3、后横梁4和右纵梁5,前横梁1和后横梁4平行设置,且左纵梁2和右纵梁5并列设置,前横梁1的两端分别与左纵梁2和右纵梁5的一端连接,且后横梁4的两端分别与左纵梁2和右纵梁5的另一端连接,左纵梁2和右纵梁5之间等距离间隔设有多个中横梁3,且中横梁3与前横梁1和后横梁4平行设置,中横梁3的两端分别连接于左纵梁2和右纵梁5的相对一侧,一种中置轴车辆运输车底盘连接框架通过第一安装孔、第一调整孔、第二安装孔、第二调整孔、第三安装孔、第三调整孔、第四安装孔、第四调整孔、第五安装孔和第五调整孔能够便于与其它机构连接,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框架各部分都设计有与其它机构连接的接口,方便与其它机构的快速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久(滁州)专用汽车有限公司,未经长久(滁州)专用汽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13257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方向球头间隙安全报警装置
- 下一篇:一种新型铝合金液罐车新型车架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