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机械手有效
申请号: | 201720119380.X | 申请日: | 2017-02-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6521056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26 |
发明(设计)人: | 何兵兵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山市煜豹智能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G47/90 | 分类号: | B65G47/90 |
代理公司: | 中山市高端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44346 | 代理人: | 钟作亮 |
地址: | 528400 广东省中***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机械手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手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在工业生产活动中,往往会用到机械手。比如在注塑、冲压、焊接、喷涂、数控加工等的过程中,利用机械手可以解放人力,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同时有些生产环境对人体会产生一定的危害或者有一定的危险性,比如喷涂、冲压等,利用机械手替代人工可以避免生产环境对人体的危害以及生产事故的发生。机械手还可以避免人为的操作失误,降低废品率,提高产品的质量。因此机械手在注塑、冲压、焊接、喷涂、数控加工等生产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机械手的功能主要是取物和放物。例如应用于注塑机上的机械手,可以取出模内产品,也可以在模外取产品,然后模内埋入产品,放入模内的产品一般为镶件、标签等。但是目前应用于注塑、冲压、焊接、喷涂、数控加工等生产领域的机械手仅是三轴联动,在取物或放物时,仅是在机械手纵向H轴的底部采用气缸等气动元件来实现对产品的抓取,不管是直线气缸还是旋转气缸,只能对直线或角度两行程的端点进行定位,不能进行多位置、多角度的精确定位,而且气缸的震动较大,取物或放物不稳定。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实现多位置、多角度精确定位,取物或放物可靠稳定的机械手。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机械手,包括基座以及安装在该基座上的X轴导轨、Y轴导轨和H轴导轨,X轴导轨、Y轴导轨和H轴导轨作三轴联动,H轴导轨的底部安装有两轴旋转机构。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两轴旋转机构包括固定板、安装在该固定板上的S轴伺服电机、与S轴伺服电机的输出轴连接在一起的L板以及安装在L板上的Z轴伺服电机。固定板安装在H轴导轨的底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改进,Z轴伺服电机的输出轴连接夹治具安装固定板。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又一种改进,X轴导轨和H轴导轨采用铝合金结构梁。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更进一步改进,X轴导轨、Y轴导轨和H轴导轨三者相互联动采用齿轮齿条传动的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由于在三轴联动的H轴导轨的底部安装有两轴旋转机构,可以同时在两轴方向上作旋转动作,在取物或放物时,实现了对多位置、多角度的精确定位。同时在三轴联动的基础上增加两轴旋转机构也实现五轴联动,结构简单可靠。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这些实施方式的说明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参照图1,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机械手,包括基座1以及安装在该基座1上的X轴导轨13、Y轴导轨3和H轴导轨10,X轴导轨13、Y轴导轨3和H轴导轨10在基座1作三轴联动。X轴导轨13、Y轴导轨3和H轴导轨10三者相互联动采用齿轮齿条传动的方式,相对于其他的传动方式,采用齿轮齿条传动寿命长,工作平稳,可靠性高,精度高,可以确保在三坐标上的定位精度,本实用新型的重复定位精度可达±0.1mm。一般情况下的三轴机械手的三个轴均采用钢结构梁,但是这样会导致重量大、惯性大,而本实用新型的机械手,X轴导轨13和H轴导轨10采用铝合金结构梁,保证结构强度的同时,减轻了X轴导轨13和H轴导轨10的重量,使机械手的动作轻巧、灵活。
参照图1,H轴导轨10的底部安装有两轴旋转机构,该两轴旋转机构包括固定板5、安装在该固定板5上的S轴伺服电机4、与S轴伺服电机4的输出轴连接在一起的L板6以及安装在L板6上的Z轴伺服电机7。固定板5安装在H轴导轨10的底部。S轴伺服电机4与Z轴伺服电机7连接减速机,减速机有增大扭矩,降低速度的效果。S轴伺服电机4驱动L板6以及安装在L板6上的Z轴伺服电机7作旋转动作,本实用新型旋转角度设定260度,当然也可设置其他角度。Z轴伺服电机7的输出轴连接夹治具安装固定板8,并驱动夹治具安装固定板8作旋转动作,可360度圆周旋转。因此本实用新型可以同时在两轴方向上作旋转动作,在取物或放物时,实现了对多位置、多角度的精确定位。同时在三轴联动的基础上增加两轴旋转机构也实现五轴联动,结构简单可靠。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山市煜豹智能设备有限公司,未经中山市煜豹智能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11938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隔膜卷绕体以及隔膜卷绕体的制造方法
- 下一篇:二次电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