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建筑基坑支护的组合桩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720108742.5 | 申请日: | 2017-02-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6457828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01 |
发明(设计)人: | 段能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正兴基础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17/04 | 分类号: | E02D17/04;E02D5/10;E02D5/12;E02D5/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蛇口街道***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建筑 基坑 支护 组合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水泥桩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建筑基坑支护的组合桩结构。
背景技术
建筑基坑支护是一种为保护地下主体结构施工和基坑周边环境的安全,对基坑采用的临时性支挡、加固、保护的支撑结构,该支撑结构主要在建筑基坑的周围连续设置组合桩。
现有的组合桩例如在公告号为CN201439599U的实用新型中有所提到,该申请专利公开了一种用于建筑基坑支护的组合桩,所述组合桩为在水泥土搅拌桩中插入扁形预制桩。
目前该种结构的组合桩均是独立设置在建筑基坑内的,组合桩连续分布形成支护后,相邻两根组合桩之间连接紧密度较低,因而每根组合桩与建筑基坑之间的连接均需要较高的结构强度,否则连接强度较低的组合桩就会出现坍塌状况,进而对施工造成不利。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建筑基坑支护的组合桩结构,相邻桩体之间连接紧密度高,形成支护不容易出现坍塌状况,达到不容易影响工程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建筑基坑支护的组合桩结构,包括若干连续分布于建筑基坑周围的桩体,相邻桩体之间均设有互锁机构,所述互锁机构包括沿桩体中心线方向设置于桩体外壁的卡接槽、和沿桩体中心线方向设置于桩体外壁且与所述卡接槽呈卡接配合的卡接块。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相邻两根桩体之间通过卡接块竖直卡接到卡接槽内,从而提高相邻两根桩体之间的连接紧密度,所以从逆向思考,若其中一根桩体要发生倾斜坍塌,那么在连接件的限制下势必会牵引着相邻其的桩体同时移动,而互锁机构是连续分布的,相邻的桩体之间均具有相互锁紧的作用,所以显然相邻的桩体不容易被牵引而发生位置改变,也就是说采用卡接块和卡接槽使得每根桩体不相互独立,而是具有互锁的作用关系,进而支护不容易出现坍塌状况,达到不容易影响工程的目的。
作为优选地,所述卡接槽沿桩体上端面设置到桩体下端面;所述卡接块沿桩体上端面设置到桩体下端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浇注燕尾槽和燕尾块时,仅仅需要将木板模板沿桩体上端面设置到桩体的下端面,相对设置呈半截燕尾槽和半截燕尾块,搭接木块模板相对容易。
作为优选地,所述桩体下部位于卡接槽与卡接块之间还设置有抵接块,所述抵接块插接至建筑基坑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抵接块插接至建筑基坑内后,提高了桩体的抓地力,进而避免桩体朝向基坑一面发生倾倒。
作为优选地,所述桩体包括由内至外依次设置的混凝土桩芯、钢管套、混凝土夹层和钢筋笼,所述卡接槽和卡接块均设置于钢筋笼外。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采用混凝土桩、钢管套、混泥土夹层和钢筋笼浇注而成的桩体具有较高的结构强度,在搬运和建设过程,不容易发生断裂。
作为优选地,所述钢管套沿径向开设有贯穿其的若干导流通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向钢管套内注入混凝土,混凝土可以从通孔内流程并流入钢管套与钢筋笼之间,然后在两者之间凝固,最终提高使钢筋笼和钢管套都固定连接在一起,达到桩体具有较高的结构强度。
作为优选地,所述卡接槽为燕尾槽,所述卡接块为与所述燕尾槽呈卡接配合的燕尾块。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仅仅是一种卡接块卡接于卡接槽的实施方式,配合后使得相邻两根桩体之间连接紧密度提高,主要体现于相邻两根桩体不容易发生前后相对位移。
作为优选地,所述燕尾块的两个侧面的下方均向内设有楔形面,所述楔形面与燕尾槽槽壁呈间隙配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的楔形面使得燕尾块下部小于燕尾槽端面的槽口,这样更加容易将燕尾块插入到燕尾槽内,而不容易发生碰撞导致桩体被损坏。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主要为通过燕尾槽和燕尾块之间的卡嵌配合,使得相邻桩体之间连接紧密度高,进而形成支护不容易出现坍塌状况,所以也就不会影响工程进度,同时设置的楔形面便于燕尾块插入到燕尾槽内,方便工作人员操作。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用于展示单个桩体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桩体;11、混凝土桩芯;12、钢管套;121、导流通孔;13、混凝土夹层;14、钢筋笼;2、卡接槽;3、卡接块;31、楔形面;4、抵接块。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正兴基础建筑工程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正兴基础建筑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10874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打桩工程用半自动式施工放线装置
- 下一篇:一种基坑支护的组合桩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