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压滤设备的组合密封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0086200.2 | 申请日: | 2017-01-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6468811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05 |
发明(设计)人: | 钱明明;杨明;汪国成;史付洋;李飞龙;胡杰;叶飞;胡顺军;吴见彬;汪小柱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省通源环境节能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J15/10 | 分类号: | F16J15/10 |
代理公司: | 合肥天明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34115 | 代理人: | 黄少波,金凯 |
地址: | 230007 安徽省合肥市蜀***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压滤 设备 组合 密封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泥处理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用于板框压滤机的组合密封装置。
背景技术
板框压滤机作为污泥干化领域的核心设备之一,在污泥干化领域拥有重要的地位。板框压滤机的滤板之间安装有O型密封圈,但是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原有的滤板O型圈密封结构存在密封压力低、容易挤压变形失效、易导致喷料等问题。为了实现板框压滤机滤板的高压进料,提高滤板的压滤效率,需要对传统的O型圈密封结构进行改进。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板框压滤机的组合密封装置,提升板框压滤机的工作效率和使用价值。
为此,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压滤设备的组合密封装置,包括安装于两块滤板之间的硬质圈,所述硬质圈的内圈固定有密封圈,所述密封圈与硬质圈为同心圆,且密封圈的两侧分别向硬质圈外延伸有一圈伸出边,所述伸出边的外孔径小于其内孔径。
进一步,所述密封圈与两侧伸出边的共同截面呈U形或V形。
进一步,所述硬质圈的材质为钢或硬质塑料。
进一步,所述密封圈的材质为丁晴橡胶或硅橡胶。
进一步,所述硬质圈与密封圈的固定方式为胶结连接、螺钉连接或嵌入式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的组合密封装置由硬质圈和密封圈组成,硬质圈可以为其内圈的密封圈提供合理的压缩空间,避免密封圈过压变形,导致密封失效,而所述密封圈的两侧具有两圈延伸出硬质圈外的伸出边,当滤板压合时,伸出边与滤板表面先贴合,在滤板进料过程中,污泥液体的进料压力会使密封圈的伸出边与滤板贴合的更加严密,从而提升进料压力。密封圈两侧的伸出边的外孔径大于内孔径,即在截面上看两侧伸出边向硬质圈内侧倾斜呈一定角度(整体呈U形或V形),便于滤板压紧时,密封圈伸出边位于滤板内侧。
通过本实用新型的组合密封装置,可以实现滤板之间的密封力随着进料压力的提高而不断提高,防止喷料情况的发生,从而实现板框压滤机滤板的进料压力提高,提升了板框压滤机的工作效率和使用价值。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就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硬质圈与密封圈采用胶结连接的A部放大图;
图3是硬质圈与密封圈采用螺钉连接的A部放大图;
图4是硬质圈与密封圈采用嵌入式连接的A部放大图;
图5是硬质圈与密封圈的主视图;
图6是硬质圈与密封圈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至图4所示的一种用于压滤设备的组合密封装置,包括安装于两块滤板1、2之间的密封主体3,密封主体3包括硬质圈31,以及固定在硬质圈31的内圈内的密封圈32。
参照图5和图6所示,密封圈32与硬质圈31为同心圆,且密封圈32的两侧分别向硬质圈31外延伸有一圈伸出边33,所述伸出边33的外孔径小于其内孔径,即如图6中所示,两侧伸出边33向硬质圈31内侧倾斜呈一定角度。参照图2、图3或图4的截面图所示,密封圈32与两侧伸出边33的共同截面呈U形或V形,便于滤板1、2压紧时,密封圈32的伸出边33位于滤板1、2内侧。
其中,硬质圈31的材质为钢或硬质塑料,密封圈32的材质为丁晴橡胶或硅橡胶。
硬质圈31和密封圈32的固定方式可以采用三种形式,如图2所示,硬质圈31和密封圈32直接胶结连接;或如图3所示,硬质圈31和密封圈32通过螺钉4连接;再或如图4所示,硬质圈31和密封圈32采用矩形截面槽5压入的形式连接。
当板框压滤机油缸保压压紧时,两块滤板1、2与之间的硬质圈31贴合,此时滤板1、2使密封圈32的伸出边33产生变形,伸出边33先与滤板1、2贴合。当滤板腔内进料时,污泥液体压力使密封圈32产生背压,从而提升污泥进料压力。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披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书的保护范围为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省通源环境节能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安徽省通源环境节能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08620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螺旋缠绕式防腐储罐
- 下一篇:游梁式抽油机输出轴密封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