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无静态泄漏的长针阀孔板式电控喷油器有效
申请号: | 201720061092.3 | 申请日: | 2017-01-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6376965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04 |
发明(设计)人: | 范立云;彭文博;刘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哈尔滨工程大学 |
主分类号: | F02M51/06 | 分类号: | F02M51/06;F02M61/10;F02M61/16;F02M61/1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50001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静态 泄漏 长针阀孔 板式 喷油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是一种电磁控制喷油器,具体地说是高压共轨电磁控制喷油器。
背景技术
为满足柴油机日益提高的性能指标与排放法规,人们越来越倾向于将高压共轨系统实际应用到柴油机上,依靠高压共轨系统自身的优良特性,即喷射压力产生和喷射过程分开、能够精确地柔性控制喷油量和喷油正时。来提高柴油机的经济性、排放特性等性能,高压共轨系统已然成为燃油喷射领域中的关键技术,受到业内人士的广泛关注。在装配有高压共轨系统的柴油机的实际工作过程中,高压共轨系统部件中的电控喷油器存在燃油泄漏的缺点,燃油泄漏可以分成两个部分,一部分是由电控喷油器用于向缸内喷射的燃油因各耦件之间的配合间隙而泄漏出去即燃油的静态泄漏,另一部分是在电控喷油器工作过程中进入喷油器的高压燃油不参与向缸内喷射,经过低压油道直接返回到低压燃油箱导致泄漏出去即燃油的动态泄漏,实际工作中燃油的泄漏造成了高压燃油的浪费、额外增加了高压油泵的功耗、降低喷油压力,同时对喷油装置工作的稳定性有一定的影响。此外,电控喷油器部件中的针阀需在缸内燃油的滞燃期内缓慢开启,合理控制在燃烧前期喷入气缸的燃油量,避免气缸内最高燃烧温度过高,从而有效地降低柴油机NOX排放和燃油消耗率。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燃油动态泄漏量小的一种无静态泄漏的长针阀孔板式电控喷油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一种无静态泄漏的长针阀孔板式电控喷油器,其特征是:包括喷油器体、电磁阀组件、电磁阀座、中间块、控制板、限位套、长针阀、喷嘴,电磁阀组件、电磁阀座、中间块、限位套、喷嘴自上而下安装在喷油器体里,喷油器体里设置主油道;
所述电磁阀组件包括电磁阀体、控制阀杆,电磁阀座设置在电磁阀体下方,电磁阀座和电磁阀体之间形成衔铁腔,衔铁腔里设置衔铁,电磁阀体里设置铁芯,铁芯里缠绕线圈,控制阀杆与衔铁固连,控制阀杆的上端位于铁芯里,控制阀杆的下端位于电磁阀座里,控制阀杆的顶部与其上方的铁芯之间设置阀杆复位弹簧,控制阀杆的中部与电磁阀座之间形成控制阀杆上腔;
电磁阀座下方的中间块里设置分别设置低压油道、中间油道、输油道,平衡阀杆的下端与电磁阀座以及中间块之间形成连接油道,低压油道连通低压燃油箱,中间油道连通连接油道;
限位套里安装控制板,控制板里设置出油量孔,控制板与其外侧的限位套之间形成环形侧面油道,中间块下端面与控制板之间分别形成环形进油量孔和中间孔,长针阀的上端位于限位套里,长针阀的顶部与控制板之间安装控制板复位弹簧,长针阀的下端伸入喷嘴里,控制板、限位套以及长针阀之间形成控制腔,环形进油量孔连通输油道,中间孔分别连通中间油道和出油量孔,控制腔分别连通出油量孔和环形侧面油道,长针阀上设置凸起,长针阀的凸起与限位套之间安装长针阀复位弹簧,长针阀与喷油器体之间形成油腔,长针阀与喷嘴之间形成长针阀油腔,长针阀上分别设置第一油路和第二油路,油腔分别连通主油道、输油道以及第一油路,长针阀油腔分别连通第一油路和第二油路;
喷嘴里设置盛油槽,喷嘴的端部设置喷孔,长针阀与喷孔配合控制喷孔与盛油槽的连通或断开,盛油槽连通第二油路。
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包括:
1、线圈未通电时,控制阀杆被压在中间块上,控制阀杆上腔与连接油道相通,低压油道与中间油道以及连接油道断开,长针阀堵住喷孔;线圈通电后,控制阀杆随衔铁向上运动,控制阀杆上腔与连接油道断开,低压油道与连接油道、中间油道相通,控制腔内的燃油经出油量孔、中间油道、连接油道进入到低压油道,长针阀抬起,喷孔喷油。
本实用新型的优势在于:本实用新型在喷油器体内部设计有油腔,油腔内部全部由高压燃油充满,使得针阀耦件上下两端均处在高压环境中,上下两端压差近似为零,避免了电控喷油器由内部耦件之间配合间隙的存在造成的燃油泄漏,实现了燃油的无静态泄漏,进而降低了油泵的功耗、提高了装置工作的稳定性,改善了喷油特性。在控制腔中设计有控制板,控制腔泄油前期控制板关闭中间块上的环形进油量孔,能够有效减少电控喷油器实际工作时产生的动态燃油泄漏量,从而降低燃油损耗、有效提高共轨管中的喷油压力。此外,控制板结构的设计,使得控制腔燃油压力下降缓慢,导致长针阀在燃油滞燃期内缓慢开启,合理控制在滞燃期内喷入气缸的燃油量,避免缸内最高燃烧温度过高,从而降低了柴油机的NOX排放与燃油消耗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哈尔滨工程大学,未经哈尔滨工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06109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