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带液力反馈的谐振式电控喷油器有效
申请号: | 201720057314.4 | 申请日: | 2017-01-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6397636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11 |
发明(设计)人: | 范立云;张孝勇;马修真;李文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哈尔滨工程大学 |
主分类号: | F02M47/02 | 分类号: | F02M47/02;F02M61/10;F02M61/18;F02M63/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50001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带液力 反馈 谐振 式电控 喷油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是一种发动机喷油装置,具体地说是高压共轨喷油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对发动机的燃油经济性和排放特性要求越来越高,排放的限制主要在于氮氧化物和颗粒物两个方面。为了减少氮氧化物的排放,要求对喷油过程的瞬时喷油速率进行控制,降低喷射初期的喷油速率。喷射过程结束时,喷油器必须迅速断油,即针阀落座响应要快,以降低颗粒物的形成量。故柴油机排放对喷油器的要求在于其喷油过程能形成初期开启慢且结束关闭快的喷油速率形态。
此外,多次喷射喷油规律的精确控制是柴油机高压共轨电控喷油系统的最大优势和关键技术。高压共轨系统多次喷射中,喷射引起的水击压力波动直接影响到多次喷射理想喷油规律的实现,进而影响柴油机的性能。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在多次喷射时,能保证燃油压力波动小,快速响应及无静态泄漏功能的一种带液力反馈的谐振式电控喷油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一种带液力反馈的谐振式电控喷油器,其特征是:包括喷油器头、喷油器体、限流阀组件、电磁阀组件、针阀组件、下行高压油路,喷油器头安装在喷油器体上方,喷油器头内部设置主进油孔,喷油器体内部设置蓄压腔,主进油孔与蓄压腔相通,限流阀组件设置在蓄压腔里,喷油器体下端依次安装电磁阀组件、针阀组件,紧帽位于电磁阀组件、针阀组件外部,紧帽的上端通过螺纹连接的方式与喷油器体下端部相连;
所述限流阀组件包括限位弹簧座、限流活塞、球阀复位弹簧座、支撑控制滑块,限位弹簧座、限流活塞、球阀复位弹簧座自上而下布置,限位弹簧座与限流活塞之间安装阻尼弹簧,支撑控制滑块安装在球阀复位弹簧座里,支撑控制滑块的上端与限流活塞之间设置球阀,支撑控制滑块的下端与其下方的球阀复位弹簧座之间安装球阀复位弹簧,限流活塞里设置活塞盲孔和限流孔,支撑控制滑块里设置轴向中心通孔,球阀复位弹簧座里设置谐振通孔和谐振节流孔,球阀复位弹簧座与其下方的喷油器体之间设置过渡油腔,活塞盲孔连通蓄压腔和限流孔,限流孔与轴向中心通孔在球阀的控制下连通或断开,谐振通孔和谐振节流孔均连通轴向中心通孔和过渡油腔;
所述电磁阀组件包括电磁铁、线圈、衔铁、平衡阀杆、阀座、中间块,电磁铁上缠绕线圈,电磁铁上方设置电磁阀复位弹簧座,电磁铁下方设置衔铁,衔铁与电磁阀复位弹簧座之间设置电磁阀复位弹簧,平衡阀杆位于阀座里,平衡阀杆上端部与衔铁固连,中间块设置在阀座下方,平衡阀杆的下端部、阀座以及中间块之间形成平衡阀杆腔,中间块里设置回油孔、中间油路、下形进油孔、反馈油路,中间油路、反馈油路分别连通平衡阀杆腔,回油孔在平衡阀杆的控制下与中间油路和油箱连通或断开;
所述针阀组件包括针阀限位套、喷嘴、针阀体,针阀限位套位于喷嘴里,针阀体的上部分位于针阀限位套里,针阀体的下部分位于喷嘴里,针阀体上方与针阀限位套之间形成控制腔,针阀限位套与喷嘴之间形成针阀腔,针阀限位套上设置凸起,凸起位于控制腔处,针阀体与凸起之间设置针阀复位弹簧,控制腔分别与中间油路和下形进油孔相通,针阀体与喷嘴之间形成盛油槽,喷嘴端部设置喷孔;
下行高压油路的上端连通过渡油腔,经喷油器体、阀座、中间块、针阀腔、喷嘴连通盛油槽,反馈油路和下行进油孔分别连通下行高压油路。
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包括:
1、喷孔喷油时,过渡油腔的燃油压力下降,限流活塞、球阀、支撑控制滑块整体向下位移,且球阀未落座在球阀复位弹簧座上,限流孔与轴向中心通孔相通;当喷孔流出的燃油质量超过阈值时,限流活塞压紧球阀并使其落座于球阀复位弹簧座,限流孔与轴向中心通孔断开;喷孔停止喷油时,在球阀复位弹簧的作用下,限流活塞、球阀和支撑控制滑块整体恢复到初始位置。
2、线圈通电时,平衡阀杆向上运动,回油孔与油箱为连通状态,控制腔内的燃油通过中间油路和回油孔回油至油箱,针阀体向上抬起,喷孔开启喷油;线圈断电后,平衡阀杆在电磁阀复位弹簧的作用向下运动,被压在中间块上端面上,回油孔与油箱断开,同时下行高压油路里的燃油一方面经反馈油路、平衡阀杆腔、中间油路进入控制腔,另一方面经下行进油孔进入控制腔。
3、谐振节流孔中部的直径小于其两端的直径,且小于谐振通孔的直径,谐振节流孔与谐振通孔轴向的总长度一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哈尔滨工程大学,未经哈尔滨工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05731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视频缓冲处理方法、系统和装置
- 下一篇:图像解码和图像编码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