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车门内板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720050250.5 | 申请日: | 2017-01-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6485175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12 |
发明(设计)人: | 王路;王勇;汪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恩永(北京)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J5/04 | 分类号: | B60J5/04 |
代理公司: | 北京细软智谷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11471 | 代理人: | 周宇 |
地址: | 100107 北京市朝阳***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门 板结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车身设计结构,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车门内板结构。
背景技术
汽车的车门内板是汽车车门系统中非常关键的部件之一,车门内板是车门总成的重要零件,起到成员保护和支撑车门外板的作用,同时为车门护板、玻璃升降机、水切、密封条、防撞梁等附件提供安装点。
传统车门内板选用钢板制成,现有的车门内板一般用整块钣金作为内板或两块强度不同的钣金进行激光拼焊,然后与门外板包边时通过内板包边;具体的,整体式车门内板采用一块薄板冲压成型,拉延深度较大,为增加局部安装点强度会使用多处加强板结构;分体拼接式车门内板是一块薄板与一块厚板采用激光拼焊的形式拼接在一起,单块内板的拉延深度仍较大,且厚板料使用区域较大,总成重量增加。
现有技术存在的下述问题:
1)、车门内板上的钣金零件很多,会增重车门内板的重量,增加汽车油耗;
2)、车门内板料厚通常为0.7mm至1.2mm,对于铰链、门锁等零件安装位置要增加加强板,车门总成的加强板类钣金件多,开发生产成本高;
3)拉延深度大。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门内板结构,其有效的减小了拉延深度,减小了车门内板的重量,也减小了加强板类钣金件的使用,而且,还增加了车门内板上安装点的强度。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车门内板结构,包括本体,所述本体包括设有铰链安装区及限位器的前部部件、设有窗框的中部部件及设有门锁安装区的后部部件,所述前部部件与所述后部部件均通过锁铆连接件分别与所述中部部件的两侧固定,所述前部部件的料厚与所述后部部件的料厚均大于所述中部部件的料厚。
一种车门内板结构,包括本体,所述本体包括设有铰链安装区及限位器的前部部件、设有窗框的中部部件及设有门锁安装区的后部部件,所述前部部件与所述后部部件均通过激光焊接分别与所述中部部件的两侧固定,所述前部部件的料厚与所述后部部件的料厚均大于所述中部部件的料厚。
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前部部件、所述中部部件及所述后部部件均由铝合金材料制成。
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前部部件与所述中部部件的铆接面、所述后部部件与所述中部部件的铆接面均涂抹有结构胶。
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中部部件的料厚为1mm-1.5mm区间内,所述前部部件的料厚及所述后部部件的料厚均为1.5mm-2.5mm区间内。
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中部部件的料厚为1.5mm,所述前部部件的料厚及所述后部部件的料厚为2mm。
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前部部件、所述中部部件及所述后部部件均通过拉延成形。
进一步设置为:制成所述前部部件、所述中部部件及所述后部部件的铝合金材料均为5182铝合金。
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中部部件除铆接面以外的外边沿均固定有密封条,所述前部部件及所述后部部件的铆接面区域均开有密封条卡扣避让孔。
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前部部件与所述中部部件拉延成形的方向相反。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所具备的优势:(1)分块后的本体能够有效的减小车门内板的拉延深度,可以减小车门内板的拉延深度,避免了因拉延深度过大而导致拉延开裂;(2)分块后能保证铰链及限位器位于前部部件上,而门锁安装区位于后部部件上,即前部部件只需用于安装铰链及限位器即可,而后部部件只需用于安装门锁安装区即可,这样,前部部件及后部部件所需要的区域面积就很小,在该较小的分块区域上,就可以增加前部部件的料厚及后部部件的料厚,借此来提高安装铰链、门锁及限位器的安装点强度,且可减少加强板的使用,可以减轻车门内板的重量,从而减少油耗;也可以减少加强板等加强板类钣金件的使用,也可以减少加强板等加强板类钣金件的开发,即可以减少生产成本及开发成本;(3)分块考虑材料利用率,相比采用内外圈分块形式降低拉延深度后,导致外圈材料使用率低,中间材料浪费,且只能采用厚板;而前部部件、中部部件及后部部件三块式能根据门锁、铰链及限位器的实际需要,各自设置相应的料厚,实现材料的分配优化,提高材料利用率,也简化了生产制造的流程。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恩永(北京)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恩永(北京)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05025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汽车的门内板组件及具有其的汽车
- 下一篇:汽车侧门防撞保护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