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预测结直肠癌预后及死亡风险的环状RNA分子标记物及其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711482488.6 | 申请日: | 2017-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8034724B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27 |
发明(设计)人: | 徐瑞华;鞠怀强;赵齐;李婷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 |
主分类号: | C12Q1/6886 | 分类号: | C12Q1/6886;C12N15/11 |
代理公司: | 11470 北京精金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张黎 |
地址: | 510060 ***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预测 直肠癌 预后 死亡 风险 环状 rna 分子 标记 及其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预测中期结直肠癌预后及死亡风险的环状RNA分子标记物及其应用。所述环状RNA分子标记物包括circRNA13452,hsa_circ_0008039,hsa_circ_0079480和hsa_circ_0087391;其cDNA序列如依次如SEQ ID NO:1~4所示。通过检测上述四个环状RNA分子在中期结直肠癌患者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并通过相应的预测模型,达到预测患者预后及死亡风险的目的,提高了通过结直肠癌患者组织标本预测预后及死亡风险的准确性,对患者的进一步诊治方案和延长患者生存期具有重大意义。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物医学技术领域,更具体地,公开了一种用于预测结直肠癌预后及死亡风险的环状RNA分子标记物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rcinoma,CRC)是世界十大恶性肿瘤之一,也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我国,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都位居恶性肿瘤的前列。根据全国范围的死亡原因调查发现,结直肠癌在因恶性肿瘤死亡中位居男性和女性死亡原因的第五位和第四位。由于结直肠癌早期症状不明显,且多数患者缺乏普查意识,往往出现症状才到医院就诊,而此时多已是中晚期结直肠癌,即使对其进行了以手术治疗为主,放化疗为辅的综合治疗,仍会有50%的患者出现复发转移,严重影响了结直肠癌患者的预后。因此,针对结结直肠癌患者新的预后标志物的发现,能够较准确的预测患者的预后风险和死亡风险,为患者的进一步诊治提供依据,对结直肠癌的诊断和治疗的有重大意义。
近年来,非编码RNA(non-coding RNA,ncRNA)的研究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基因组中编码蛋白质的区域不超过整个基因组的3%,其余部分都不参与编码蛋白质或者多肽,但大量转录组测序的研究表明,基因组的非编码序列是可以表达的,其表达产物就是非编码RNA,并且具有生物学功能。目前,已经有越来越多的研究来探究非编码RNA的生物学功能。其中,环状RNA(circular RNA,circRNA)作为一类特殊的非编码RNA分子,正成为非编码RNA研究领域的热点。
与线性RNA不同的是,环状RNA是一类不具有5'末端帽子和3'末端poly(A)尾巴、并以共价键形成环形结构的非编码RNA分子,通过针对环形结构等的实验设计,结合新一代高通量测序技术,已经有越来越多的环状RNA分子被鉴定出来,并且有许多环状RNA分子研究已经证明了环状RNA具有包括竞争性内源RNA,编码多肽等多种生物学功能,影响各种疾病包括肿瘤的发生发展。
环状RNA由可变剪切产生,大量存在于真核细胞的细胞质中,且具有高度保守型,同时具有一定的组织、时空和疾病特异性。由于其封闭环形结构,使其具有不易被核酸外切酶RNase R降解,比线性RNA更加稳定。以上特点使得环状RNA分子具有成为疾病诊断分子标志物的潜能。
专利CN201510160436.1、CN201510160437.6、CN201510160145.2、CN201610518307.X和CN201610533247.9均公开了与结直肠癌相关的环状RNA分子,但都是通过单个环状RNA分子进行检测,且针对的都是有无罹患结直肠癌的预测或诊断;目前,还未见有利用环状RNA分子对已患病的中期结直肠癌患者进行预后及死亡风险预测的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环状RNA分子在中期结直肠癌预后及死亡风险预测方面存在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组用于预测结直肠癌预后及死亡风险的环状RNA分子标记物circRNA13452、hsa_circ_0008039、hsa_circ_0079480和hsa_circ_0087391,通过综合分析上述四个环状RNA分子在中期结直肠癌患者组织中的表达水平,通过建立预后模型,达到预测患者预后及死亡风险的目的。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预测结直肠癌预后及死亡风险的环状RNA分子标记物。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所述环状RNA分子标记物的应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未经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48248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