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超导腔氮掺杂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1479415.1 | 申请日: | 2017-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8277450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9-17 |
发明(设计)人: | 沙鹏;刘佰奇;董超;郑洪娟;米正辉;翟纪元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23C8/24 | 分类号: | C23C8/24;C23C8/02;C23F3/06 |
代理公司: | 北京君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00 | 代理人: | 司立彬 |
地址: | 100049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超导腔 真空炉 氮掺杂 氮气处理 晾干 内表面 氢处理 放入 加热 清洗 氮气 表面电阻 超声清洗 抽气阀门 高纯氮气 化学抛光 内压力 真空腔 掺入 功耗 缓冲 减小 保温 冲洗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超导腔氮掺杂方法。本方法为:1)将超导腔整体放入超声清洗池进行清洗,再用纯水将超导腔内、外均冲洗干净、晾干;然后对超导腔的内表面进行缓冲化学抛光;然后清洗超导腔内表面、晾干;2)将步骤1)处理后的所述超导腔放入真空炉中进行加热,加热至设定温度后,在该设定温度和压力对真空炉进行除氢处理;3)除氢处理结束后,将真空炉的抽气阀门关闭,注入高纯氮气且真空炉内压力保持在2~4Pa,将氮掺入超导腔表面;4)氮气注入结束后,对真空炉进行除氮气处理;5)除氮气处理结束后,对真空腔保温设定时间,完成超导腔的氮掺杂。本发明能够进一步降低超导腔的表面电阻,从而减小超导腔的功耗。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超导腔氮掺杂方法,属于超导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超导腔是加速器中用来加速带电粒子的一种微波谐振腔。目前的超导腔都由金属铌制成,与常温腔相比,优势明显(加速梯度高、腔体损耗低、束流孔径大),因此,世界上各大加速器装置现在普遍采用超导腔加速各种带电粒子(电子、质子、重离子……)。
衡量超导腔性能优劣的指标主要有两个:加速梯度Eacc和表面电阻RS。RS与腔体的功耗成正比,RS越小,则超导腔的功耗越小(从而节省了低温制冷费用),超导腔的性能也就越好。因此,自超导腔诞生之日起,人们就采用了各种方法来降低超导腔的表面电阻,例如:高压纯水冲洗、120度烘烤、洁净间组装等等。
随着相关技术的发展进步,目前,超导腔的表面电阻已经接近传统BCS超导理论的极限,很难继续降低。因此,需要采用一些新方法、新技术来进一步降低超导腔的表面电阻,从而减小超导腔的功耗。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方法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氮掺杂方法,本发明能够进一步降低超导腔的表面电阻,从而减小超导腔的功耗。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超导腔氮掺杂方法,其步骤包括:
1)对超导腔的内表面进行缓冲化学抛光;然后清洗超导腔内表面、晾干;
2)将步骤1)处理后的所述超导腔放入真空炉中进行加热,加热至设定温度后,在该设定温度和压力对真空炉进行除氢处理;
3)除氢处理结束后,将真空炉的抽气阀门关闭,注入高纯氮气且真空炉内压力保持在2~4Pa,将氮掺入超导腔表面;
4)氮气注入结束后,对真空炉进行除氮气处理;
5)除氮气处理结束后,对真空腔保温设定时间,完成超导腔的氮掺杂。
进一步的,用酸液对超导腔的内表面进行缓冲化学抛光;其中,所述酸液包括浓度为48%的HF、浓度为69%的HNO3和浓度为84%的H3PO4,且HF:HNO3:H3PO4的体积比为1:1:2;抛光结束后,要将超导腔灌满纯水洗去残留酸液,直至超导腔内纯水PH值大于6。
进一步的,用酸液对超导腔的内表面进行缓冲化学抛光时,所述酸液的流速小于18升/分钟,抛光时间为25~35分钟。
进一步的,清洗超导腔内表面的方法为:在洁净间对超导腔进行高压纯水喷淋,时间30分钟以上,晾干时间不小于10小时。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1)中,首先将超导腔放入超声清洗池进行清洗,再用纯水将超导腔内、外均冲洗干净、晾干;然后对超导腔的内表面进行缓冲化学抛光;然后清洗超导腔内表面、晾干。
进一步的,将超导腔整体放入超声清洗池超声30~40分钟;其中,将超声清洗池的水温为50度,且加入超声清洗液。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47941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