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海鲜菇生产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1461908.2 | 申请日: | 2017-12-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7996284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08 |
发明(设计)人: | 常猛;常召航;邓召洋;刘明春;常广杰;常广运;李召义;郑春燕;王宝印;丁洋;郭惠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常生源菌业有限公司;山东省邹鲁农业微生物技术研究院;济宁常丰食用菌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G18/00 | 分类号: | A01G18/00;A01G18/20;A01G18/40;A01G18/50;A01G18/60;A01G18/69;C05G1/00 |
代理公司: | 哈尔滨市阳光惠远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23211 | 代理人: | 刘景祥 |
地址: | 273514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海鲜 生产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海鲜菇生产方法,属于食用菌栽培领域。为解决海鲜菇氨基酸含量很难再提高、货架寿命短、传统保鲜手法不健康效果差等问题,本发明提供的海鲜菇生产方法为:1)接种;2)发菌和后熟;3)搔菌4)催蕾;5)生长。使用上述方法最终实现了有效延长成菌货架寿命且粗纤维含量明显提高、脂肪含量明显降低的效果,利用本发明提供的方法生产的海鲜菇,每100g鲜海鲜菇中含脂肪0.04g、粗纤维2.01g,在5~10℃的冷藏货架中,货架寿命可长达8‑10天,且在8‑10天内不发生褐变且水分未见明显流失。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食用菌栽培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的海鲜菇生产方法。
背景技术
海鲜菇质地脆嫩,味道鲜鲜,具有海蟹味,隶属于白蘑科、玉蕈属,子实体中等至较大。如今栽培的有浅灰色和纯白色两个品系,白色品系又称“白玉菇”、“玉龙菇”,多为工厂化栽培。菌盖直径3-15cm。夏末至秋季生阔叶树枯木及倒腐木上,丛生。是北温带一种优良的食用菌。
海鲜菇营养丰富,据科学测定,蛋白质占14.7%,碳水化合物43.2%,脂肪4.31%,纤维素15.4%;富含18种氨基酸。海鲜菇味道鲜美,质地脆嫩,营养价值高,是一种低热量、低脂肪的保健食品。食用菜海鲜菇还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海鲜菇子实体中提取的6-1,3-D葡聚糖具有很高的抗肿瘤活性,而且从海鲜菇中分离得到的聚合糖酶的活性也比其它菇类要高许多,其子实体热水提取物和有机溶剂提取物有清除体内自由基作用,因此,有防止便秘、抗癌、防癌、提高免疫力、预防衰老、延长寿命的独特功能。经测定100g鲜海鲜菇中含水88%、粗蛋白3.0g、脂肪0.08g、粗纤维1.03g、碳水化合物7.4g、灰分0.70g(主要是磷、钾、铁、钙、锌等矿物质元素)、0.64mg维生素B1、5.84mgB2、186.99mgB6、VC13.8mg,含17种氨基酸,占干重13.27%,其中7种人体必需氨基酸占氨基酸总量的36.82%。但按照目前的培养基和培养方法生产的海鲜菇,其中的粗纤维含量很难再有提高,同时,脂肪含量很难再减少。
新鲜的海鲜菇具有极强的呼吸作用,一旦离开培养基,采后2-3天内菇体水分大量散失,长出白色绒毛,失去商品价值。因此,延长鲜菇运输与上市时间,解决其采后的保鲜问题,是海鲜菇产业发展的必由之路。面对这一问题,本领域技术人员通常使用传统的保鲜例如用焦亚硫酸钠护色和山梨酸钾等防腐,虽有较好效果,但对人体健康有毒副作用和致癌作用。因此,如何延长菇的货架寿命、抑制霉变一直是难以解决的技术难题。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海鲜菇粗纤维含量很难再有提高,脂肪含量很难再减少、以及海鲜菇货架寿命短、传统保鲜手法不健康效果差等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海鲜菇培养基以及生产方法。
本发明提供的海鲜菇培养基可以为:
配方1(重量分数计):阔叶树木屑70%,麦麸20%,黄豆粉4%,玉米粉4%,硫酸钙1%,碳酸钙1%;
配方2(重量分数计):玉米芯粉72%,麦麸18%,大米糠4%,豆粕粉4%,硫酸钙1%,碳酸钙1%。
以上配方pH值均调至7.5~8.0,含水量63wt%~65wt%。
优选的,所述培养基经过堆积发酵处理。
所述堆积发酵处理,具体为:将培养料堆制通风发酵处理4d~5d,当最高料温达到65℃以上,保持24h后翻堆,其间共翻堆2次,然后摊堆降温、晾排废气,掌握培养料含水量60%~65%、pH6.8~7.2。
有益效果
使用上述培养基培养海鲜菇,海鲜菇生长周期短,每100g鲜海鲜菇中含脂肪0.04g、粗纤维2.01g,大大提高了海鲜菇中粗纤维含量,降低了脂肪含量,使其成为一种热量更低、纤维含量更高的优秀减肥健康食品,大大提高了海鲜菇的营养价值,解决了海鲜菇生产领域人们一直想要解决却没有解决的技术问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常生源菌业有限公司;山东省邹鲁农业微生物技术研究院;济宁常丰食用菌有限公司,未经山东常生源菌业有限公司;山东省邹鲁农业微生物技术研究院;济宁常丰食用菌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46190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