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双泵式自动浮力与姿态调节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11453553.2 | 申请日: | 2017-12-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8454809B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15 |
发明(设计)人: | 刘金标;牟伟;唐宗勇;高频;赵卓;贺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0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B63G8/14 | 分类号: | B63G8/14;B63G8/24 |
代理公司: | 11120 北京理工大学专利中心 | 代理人: | 郭德忠;仇蕾安<国际申请>=<国际公布> |
地址: | 443003***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油囊 浮力调节 密封壳体 姿态调节 电动缸 姿态调节装置 电机泵组 海流 浮力 双泵 油箱 密封壳体内部 水下探测装置 伸缩杆末端 俯仰 传统方式 俯仰姿态 控制模块 深度调节 水平姿态 向前运动 开口端 伸缩杆 横滚 囊体 圆孔 连通 移动 | ||
1.一种双泵式自动浮力与姿态调节装置,包括:密封壳体(1)、油箱(3)、电机泵组(4)、两个姿态调节油囊、电动缸(14)、调心重块(15)及控制模块(17);
所述油箱(3)为封闭式的容积可变的箱体;油箱(3)固定在密封壳体(1)内部,电动缸(14)固定在密封壳体(1)内部,其伸缩杆与密封壳体(1)的轴线平行,伸缩杆末端安装有调心重块(15),通过控制模块(17)控制电动缸(14)伸缩杆的移动来调节调心重块(15)的位置,实现整个装置的俯仰姿态调节;
所述控制模块(17)安装在密封壳体(1)内部,用于控制电机泵组(4)的工作及电动缸(14)伸缩杆的伸缩;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装置还包括,浮力调节油囊;
所述密封壳体(1)为一端开口、一端封闭的圆柱形壳体,其圆周面加工有两个相对的圆孔;
整体连接关系如下:浮力调节油囊固定在密封壳体(1)的开口端,用于实现整个装置的浮力调节,两个姿态调节油囊分别固定在密封壳体(1)的两个相对的圆孔中,用于实现整个装置的翻滚姿态调节,浮力调节油囊分别通过设置有阀门的管路与两个姿态调节油囊的囊体连通;
应急抛重机构(10)安装在浮力调节油囊外部,通过抛弃重物的方式实现该装置的应急上浮;
电机泵组(4)中的一个液压泵用于将油箱(3)中的液压油抽出,并注入到浮力调节油囊的囊体中;另一个液压泵用于将浮力调节油囊的囊体中的液压油抽出,并回流到油箱(3)中。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泵式自动浮力与姿态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油箱(3)包括:油箱壳体(18)、柔性膜护罩(22)和柔性膜(23);
所述柔性膜(23)的一端为波纹管结构,另一端为球冠结构;
所述油箱壳体(18)与柔性膜(23)的波纹管结构端对接形成一个封闭油腔,且油箱壳体(18)上分别设有回油口和出油口,所述回油口上安装有回油过滤器(21),出油口上安装有出油过滤器(24);所述柔性膜护罩(22)罩装在柔性膜(23)的外部。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泵式自动浮力与姿态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泵组(4)包括:上直流电机(25)、上液压泵(26)、下液压泵(27)及下直流电机(29);
上直流电机(25)与上液压泵(26)电性连接;下液压泵(27)与下直流电机(29)电性连接;所述下液压泵(27)用于将油液从油箱(3)中抽出,并注入到浮力调节油囊中,上液压泵(26)用于将油液从浮力调节油囊中抽出,并注入到油箱(3)中。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泵式自动浮力与姿态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浮力调节油囊与姿态调节油囊的结构相同,均包括:囊体和安装在囊体外部的保护壳,所述囊体与保护壳的外形一致,且囊体的容积可变。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双泵式自动浮力与姿态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浮力调节油囊包括:油囊囊体Ⅱ(42)、大内壳体(45)、油囊承压罩Ⅱ(44)及接头体Ⅱ(43);大内壳体(45)和油囊承压罩Ⅱ(44)对接形成非封闭透水空腔Ⅱ,油囊囊体Ⅱ(42)安装在所述非封闭透水空腔Ⅱ内,大内壳体(45)和油囊承压罩Ⅱ(44)组成油囊囊体Ⅱ(42)的保护壳,接头体Ⅱ(43)穿过大内壳体(45),并与油囊囊体Ⅱ(42)的内部空腔相通,接头体Ⅱ(43)通过热硫化方式与油囊囊体Ⅱ(42)硫化为一体。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双泵式自动浮力与姿态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油囊囊体Ⅱ(42)为椭球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0研究所,未经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0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453553.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