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低温多晶硅薄膜晶体管及其制作方法和显示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711403931.6 | 申请日: | 2017-12-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8110061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01 |
发明(设计)人: | 罗浩;张毅先;任思雨;苏君海;李建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信利(惠州)智能显示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L29/786 | 分类号: | H01L29/786;H01L21/336;H01L27/32 |
代理公司: | 广州华进联合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24 | 代理人: | 叶剑 |
地址: | 516029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掺杂层 栅极绝缘层 缓冲层 低温多晶硅薄膜晶体管 湿法刻蚀 显示装置 制作 源层 绝缘层 层间绝缘层 低温多晶硅 化学废液 刻蚀过程 源/漏极 晶体管 基板 去除 生产成本 连通 阻挡 | ||
一种低温多晶硅晶体管及其制作方法和显示装置,制作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在基板上形成缓冲层;在所述缓冲层上形成有源层;在所述有源层上形成掺杂层;在所述缓冲层和所述掺杂层上形成栅极绝缘层;在所述栅极绝缘层上形成栅极;在所述栅极上形成层间绝缘层;在所述栅极绝缘层和所述层间绝缘层上依次形成相互连通的第一过孔和第二过孔;在所述第一过孔和所述第二过孔内形成源/漏极并与所述掺杂层连接。采用上述制作方法获得的低温多晶硅薄膜晶体管,具有将刻蚀过程中产生SiO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示装置制作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低温多晶硅薄膜晶体管的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液晶显示屏幕的发展,超薄、重量轻、低功耗的屏幕需求不断被提出。其中,由LTPS(Low Temperature Poly-silicon,低温多晶硅)薄膜晶体管制作的屏幕因其色域广、对比度高、分辨率高、轻薄、功耗低、响应速度快及具有柔韧性等传统液晶显示屏难以做到的优点,得到了市场和行业内的高度关注,其电子迁移率可以达到200cm
传统的低温多晶硅薄膜晶体管由于在形成源漏极之前,需要对绝缘层进行刻蚀操作以获得过孔,将源漏极设置于过孔内并与有源层连接,形成过孔结构的过程中使用的刻蚀步骤为先进行干法刻蚀,干法刻蚀过程中会在有源层上残留SiO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操作简单且降低生产成本的低温多晶硅薄膜晶体管制作方法及采用上述低温多晶硅薄膜晶体管的制作方法获得的显示装置。
一种低温多晶硅薄膜晶体管,包括:基板;形成于所述基板上的缓冲层;形成于所述缓冲层上的有源层;形成于所述有源层上的掺杂层;形成于所述掺杂层上的栅极绝缘层;形成于所述栅极绝缘层上的栅极;形成于所述栅极上的层间绝缘层;所述栅极绝缘层开设有第一过孔,所述层间绝缘层开设有第二过孔,所述第一过孔和所述第二过孔连通;形成于所述第一过孔和所述第二过孔内的源/漏极。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掺杂层包括两个掺杂单元,一所述掺杂单元与源极连接,另一所述掺杂单元与漏极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掺杂层的材质包括非晶硅。
一种低温多晶硅薄膜晶体管的制作方法,包括:在基板上形成缓冲层;在所述缓冲层上形成有源层;在所述有源层上形成掺杂层;在所述缓冲层和所述掺杂层上形成栅极绝缘层;在所述栅极绝缘层上形成栅极;在所述栅极上形成层间绝缘层;在所述栅极绝缘层和所述层间绝缘层上依次形成相互连通的第一过孔和第二过孔;在所述第一过孔和所述第二过孔内形成源/漏极并与所述掺杂层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采用光刻胶剥离法在所述有源层上形成掺杂层。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采用光刻胶剥离法在所述有源层上形成掺杂层。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掺杂层的材质包括非晶硅。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在所述有源层上形成掺杂层之后,还包括如下步骤:对所述掺杂层进行N型重掺杂。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在所述栅极绝缘层和所述层间绝缘层上形成过孔的步骤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信利(惠州)智能显示有限公司,未经信利(惠州)智能显示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40393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