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发酵法制醇中产物的利用工艺及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711391743.6 | 申请日: | 2017-12-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7904265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13 |
发明(设计)人: | 彭文博;王晓东;赵士明;莫志朋;江健;杨艳;刘乐天;佟淑环;柳磊;晁伟;范克银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首钢朗泽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江苏久吾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2P7/06 | 分类号: | C12P7/06;C12P7/16;C12P7/04;C07C31/08;C07C29/74;C07C29/80;C12M1/12;C12M1/00 |
代理公司: | 南京正联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32243 | 代理人: | 邓唯 |
地址: | 100043 北京市石景***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发酵 法制 产物 利用 工艺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发酵法制醇中产物的利用工艺及装置,属于发酵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全球化石燃料的日趋紧张和环境污染日益严重,能源和环境危机已成为21世纪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障碍。乙醇不仅是一种很好的溶剂,而且还可以作为制取多种化工产品的原料。粮食乙醇严重依赖于农业粮食作物,发展“不与民争粮,不与民争地”的不扰民政策是我国乃至世界发展燃料乙醇的方向;非粮乙醇和生物质乙醇生产成本一直居高不下,主要成本在原料和酶制剂,在全球石油低迷的环境下,行业竞争能力低。本工艺所制得产物醇避免了以上的劣势,不仅不依赖农作物和降低了生产成本,还大大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量,但是在实际生产过程中,需要找到一种可以将发酵产物资源化利用的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发酵法制醇工艺中的产物资源化利用的发酵-膜耦合工艺,采用该工艺回收的醇的回收率高、纯度好,并可以能够将发酵液中的蛋白得到回收利用,过程中的水可以得到净化处理和综合利用。
技术方案:
一种发酵法制醇中产物的利用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1),采用发酵-膜耦合工艺,在微生物的作用下进行发酵,产生醇;
2),将步骤1)中产生的发酵液送入第一陶瓷膜中进行过滤除菌,得到第一透过液和第一截留液;
3),至少部分的第一截留液送入精馏塔中进行精馏,塔顶轻组分进行进一步地醇水分离,塔釜醪液送入第二陶瓷膜中进行过滤,得到第二透过液和第二截留液,第二截留液经过干燥后得到回收蛋白,第二透过液依次经过生化处理、超滤与反渗透过滤之后,得到纯化水。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至少一部分第一截留液返回至发酵罐。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一陶瓷膜和/或第二陶瓷膜的平均孔径范围在5~5000nm,更优选为50~800nm。
所述的醇选自乙醇和/或丁醇和/或异丙醇。
所述的醇水分离是采用渗透汽化膜进行脱水。
一种发酵法制醇中产物的利用装置,包括有发酵罐、第一陶瓷膜、第二陶瓷膜、精馏塔,发酵罐的料液出口与第一陶瓷膜截留侧的入口连接,第一陶瓷膜的截留侧的出口和/或渗透侧与精馏塔连接,精馏塔的塔顶与醇-水分离装置连接,精馏塔的塔底与第二陶瓷膜的截留侧入口连接,第二陶瓷膜的截留侧与干燥装置连接,第二陶瓷膜的渗透侧依次与生化处理单元、超滤膜和反渗透膜连接。
第一陶瓷膜的截留侧的出口还与发酵罐连接。
第一陶瓷膜和/或第二陶瓷膜的平均孔径范围在5~5000nm,更优选为50~800nm。
所述的醇-水分离装置是渗透汽化膜,采用的膜为优先透水膜,可以为分子筛膜、无定形二氧化硅膜、PVA膜,最优是分子筛膜。
所述的超滤膜和反渗透膜装置(8)中超滤膜形式可以为中空纤维膜、卷式膜、管式膜、平板膜,优选中空纤维膜,反渗透膜主要为卷式膜。
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供的产物资源化利用的发酵-膜耦合工艺具有的醇的回收率高、纯度好的优点,并可以能够将发酵液中的蛋白得到回收利用,陶瓷膜透过液更易于生化处理,过程中的水可以得到净化处理和综合利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提供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发酵罐;2、第一陶瓷膜;3、精馏塔;4、醇-水分离装置;5、第二陶瓷膜;6、干燥装置;7、生化处理单元;8、超滤膜和反渗透膜。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理解,下列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应视为限定本发明的范围。实施例中未注明具体技术或条件者,按照本领域内的文献所描述的技术或条件(例如参考徐南平等著的《无机膜分离技术与应用》,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 或者按照产品说明书进行。所用试剂或仪器未注明生产厂商者,均为可以通过市购获得的常规产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首钢朗泽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江苏久吾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北京首钢朗泽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江苏久吾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39174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