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多层板的制作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1367491.3 | 申请日: | 2017-12-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8145807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14 |
发明(设计)人: | 刘桂禄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仁实商贸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7D1/04 | 分类号: | B27D1/04;B27D5/00;B32B37/12;B32B37/10 |
代理公司: | 重庆强大凯创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17 | 代理人: | 王典彪 |
地址: | 400039 重庆市九龙坡区二郎科技新城A***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多层 制作方法 | ||
本发明属于木材加工及处理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多层板的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切割、干燥;(2)对干燥后的单层板进行拼板和修补;(3)调胶:在58‑63份酚醛树脂粘结剂内加入4.5‑6份的氯化铵,混合均匀后再加入30‑35份面粉进行混合;(4)涂胶:利用涂胶机在单层板上涂抹涂胶,然后将单层板粘贴成多层夹板;(5)压合:对粘结好的多层夹板进行冷压,冷压压力为10‑12mpa,时间1.5‑2h;冷压后静置0.3‑0.5min,然后进行热压,热压压力13‑15mpa,温度108‑113℃,时间0.2‑0.25;(6)静置养生2‑3天后,对步骤(5)得到的多层夹板进行抛光、裁边处理,最后在多层夹板的表面喷涂一层防护漆。采用本方法生产得到的多层板质量好,不容易开胶、变形。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木材加工及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多层板的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在装饰装潢或者木门行业,广泛采用多层板,目前的多层板几乎都存在一个共同的质量缺陷,产品容易“变形”、“开胶”,使用寿命较短。而且在生产多层板的过程中,用到的胶液大多为含有对人体有害的成份,胶液挥发后被人们吸收对身体会有不良的影响。通过对国内、外板材加工企业和产品的进一步研究,发现对多层板的需求档次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已有低档产品向中高档、环保型产品转变,因此,迫切需要一种经济、实用的新型、高档板材。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层板的制作方法,得到的多层板质量好,不容易开胶、变形。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基础方案为:多层板的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切割、干燥:将木材切割为厚度1.6-2.2mm的单层板,将单层板放入真空烘干机中,当单层板干燥至含水率45-50%,取出静置2-3h,然后再将单层板放入真空烘干机中,当单层板干燥至含水率18-25%,取出静置1.5-2h,再将单层板放入真空烘干机中,使单层板干燥至含水率5-8%;
(2)对干燥后的单层板进行拼板和修补;
(3)调胶:在58-63份酚醛树脂粘结剂内加入4.5-6份的氯化铵,混合均匀后再加入30-35份面粉进行混合;
(4)涂胶:利用涂胶机在单层板上涂抹涂胶,然后将单层板粘贴成多层夹板;
(5)压合:对粘结好的多层夹板进行冷压,冷压压力为10-12mpa,时间1.5-2h;冷压后静置0.3-0.5min,然后进行热压,热压压力13-15mpa,温度108-113℃,时间0.2-0.25h;
(6)静置养生2-3天后,对步骤(5)得到的多层夹板进行抛光、裁边处理,最后在多层夹板的表面喷涂一层防护漆。
本基础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对木材进行干燥时分次干燥,使木材的含水量成阶梯状下降,避免一次性长期加热导致木材发生变形。在涂胶前先调胶,加入的氯化铵作为固化剂,能加快胶的干燥速度,提高胶的利用率,同时胶液成份以及调胶过程的改进能降低了有毒物质的含量,生产得到的多层板更加环保、可靠。压合过程,先冷压再热压,以及对冷压、热压的参数进行改进,如提高冷压压力、热压温度等,能够有效避免成品的“变形”、“开胶”等多种质量问题。
进一步,所述步骤(1)切割、干燥:将木材切割为厚度2mm的单层板,将单层板放入真空烘干机中,当单层板干燥至含水率45%,取出静置3h,然后再将单层板放入真空烘干机中,当单层板干燥至含水率22%,取出静置2h,再将单层板放入真空烘干机中,使单层板干燥至含水率7%。经过申请人多次试验发现,将干燥的参数控制在上述数值,得到的经过干燥的木材能够保持较好的形状,不发生变形。
进一步,所述步骤(3)调胶:在62份酚醛树脂粘结剂内加入4.8份的氯化铵,混合均匀后再加入30份面粉进行混合。经过申请人的多次试验发现,采用上述配比调配得到的胶液其粘结的效果较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仁实商贸有限公司,未经重庆仁实商贸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36749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