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汽车后盖及其加工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1365622.4 | 申请日: | 2017-12-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8297941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20 |
发明(设计)人: | 曹一枢;段玉霞;白瑛;周文涵 | 申请(专利权)人: | 无锡曙光模具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D25/10 | 分类号: | B62D25/10;B21D35/00 |
代理公司: | 无锡松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316 | 代理人: | 花修洋 |
地址: | 214145 江苏省无锡***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后盖本体 弧形凹槽 汽车后盖 小壳体 大壳体 底面 开口 加工 侧面轮廓 壳体结构 使用寿命 一体结构 收缩状 圆弧状 壳体 内凹 圆角 合格率 延伸 生产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汽车后盖及其加工方法,包括后盖本体,所述后盖本体为一面具有开口的壳体结构,所述后盖本体从开口向后盖本体的底面呈阶梯收缩状延伸,且每一层阶梯的侧面轮廓均呈曲线或圆弧状,所述后盖本体包括连接成一体结构的大壳体和小壳体,所述小壳体与大壳体的连接处的内、外部分均设置有圆角,所述小壳体其中一个外侧面上靠近底面设置有第一弧形凹槽,与所述第一弧形凹槽相对的另一小壳体的外侧面上靠近底面设置有第二弧形凹槽,所述第一弧形凹槽与第二弧形凹槽的内凹方向相同。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汽车后盖及其加工方法,提高了汽车后盖的使用寿命,而且生产出的汽车后盖质量好,合格率高。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汽车零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汽车后盖及其加工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汽车行业正在蓬勃发展。汽车在制造过程中,涉及到很多零件和工序,每一种零件的设计、制造,都集结了设计者的很多心思,而且在制造过程中运用了很多制造工艺,生产出合格的产品实属不易。目前汽车制造行业,在汽车后盖的设计和生产过程中,会遇到很多麻烦,比如汽车后盖形状的设计的偏差,在生产过程中汽车后盖的冲压工序的细微变化,都会对产品造成严重影响,导致生产出不合格的产品。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汽车后盖及其加工方法,对汽车后盖进行了新的设计,提高了汽车汽车后盖的使用寿命,而且生产出的汽车后盖质量好,合格率高。
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一种汽车后盖,包括后盖本体,所述后盖本体为一面具有开口的壳体结构;所述后盖本体从开口向后盖本体的底面呈阶梯收缩状延伸,且每一层阶梯的侧面轮廓均呈曲线或圆弧状。
进一步的,所述后盖本体包括连接成一体结构的大壳体和小壳体,所述小壳体与大壳体的连接处的内、外部分均设置有圆角;所述小壳体其中一个外侧面上靠近底面设置有第一弧形凹槽,与所述第一弧形凹槽相对的另一小壳体的外侧面上靠近底面设置有第二弧形凹槽,所述第一弧形凹槽与第二弧形凹槽的内凹方向相同。
进一步的,所述后盖本体的开口的边缘向外水平延伸设置有延伸板,所述延伸板与大壳体的边缘连接为一体结构;所述延伸板的边缘弯折有翻边,所述翻边的弯折方向朝向后盖本体的底面。
进一步的,所述大壳体的侧面向后盖本体内部空腔凹陷的位置的延伸板上设置有多个圆形凹槽,所述圆形凹槽的底面高出于所述延伸板与开口同侧的板面;所述圆形凹槽为五个,且所有圆形凹槽的底面均开设有相同的孔,所述孔与圆形凹槽同心且小于圆形凹槽的直径。
进一步的,五个所述圆形凹槽分别为第一圆形凹槽、第二圆形凹槽、第三圆形凹槽、第四圆形凹槽和第五圆形凹槽,所述第一弧形凹槽位于第一圆形凹槽与第二圆形凹槽之间,所述第二弧形凹槽位于第三圆形凹槽与第四圆形凹槽之间;
所述第四圆形凹槽和第五圆形凹槽之间的延伸板上设置有圆柱形空腔壳体,所述圆柱形空腔壳体靠近第四凹槽设置,所述第二凹槽与第三凹槽之间的大壳体的外底面设置有弧形空腔壳体,所述弧形空腔壳体与小壳体的侧面连接设置;所述圆柱形空腔壳体和弧形空腔壳体均与后盖本体的内部连通。
进一步的,还包括用于加工汽车后盖本体的模具;所述模具包括上模结构和设置在其下方的下模结构,所述上模结构与下模结构之间设置有导向块,所述上模结构可沿导向块相对下模结构在竖直方向来回移动;
所述上模结构包括从上到下相对固定的上模板、上垫板和凹模,所述上模板上竖直设置有上模脚,所述凹模的形状为阶梯状;所述下模结构包括从下到上相对固定的下模板、下垫板、下固定板和凸模,所述下模板上竖直设置有下模脚,所述凸模的外形轮廓与凹模对应呈阶梯状。
进一步的,所述凹模内设置有上顶块,所述上顶块上部设置有第一弹簧,在合模状态下,所述上顶块压缩第一弹簧设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无锡曙光模具有限公司,未经无锡曙光模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36562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车身框架结构
- 下一篇:行人保护装置、发动机盖铰链总成及汽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