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汽车后盖及其加工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1365622.4 | 申请日: | 2017-12-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8297941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20 |
发明(设计)人: | 曹一枢;段玉霞;白瑛;周文涵 | 申请(专利权)人: | 无锡曙光模具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D25/10 | 分类号: | B62D25/10;B21D35/00 |
代理公司: | 无锡松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316 | 代理人: | 花修洋 |
地址: | 214145 江苏省无锡***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后盖本体 弧形凹槽 汽车后盖 小壳体 大壳体 底面 开口 加工 侧面轮廓 壳体结构 使用寿命 一体结构 收缩状 圆弧状 壳体 内凹 圆角 合格率 延伸 生产 | ||
1.一种汽车后盖,其特征在于:包括后盖本体,所述后盖本体为一面具有开口(13)的壳体结构;所述后盖本体从开口(13)向后盖本体的底面(14)呈阶梯收缩状延伸,且每一层阶梯的侧面轮廓均呈曲线或圆弧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后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后盖本体包括连接成一体结构的大壳体(2)和小壳体(3),所述小壳体(3)与大壳体(2)的连接处的内、外部分均设置有圆角(15);所述小壳体(3)其中一个外侧面上靠近底面(14)设置有第一弧形凹槽(10),与所述第一弧形凹槽(10)相对的另一小壳体(3)的外侧面上靠近底面(14)设置有第二弧形凹槽(11),所述第一弧形凹槽(10)与第二弧形凹槽(11)的内凹方向相同。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后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后盖本体的开口(13)的边缘向外水平延伸设置有延伸板(1),所述延伸板(1)与大壳体(2)的边缘连接为一体结构;所述延伸板(1)的边缘弯折有翻边(6),所述翻边(6)的弯折方向朝向后盖本体的底面(14)。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后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大壳体(2)的侧面向后盖本体内部空腔凹陷的位置(5)的延伸板(1)上设置有多个圆形凹槽(7),所述圆形凹槽(7)的底面高出于所述延伸板(1)与开口(13)同侧的板面;所述圆形凹槽(7)为五个,且所有圆形凹槽(7)的底面均开设有相同的孔(4),所述孔(4)与圆形凹槽(7)同心且小于圆形凹槽(7)的直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汽车后盖,其特征在于:五个所述圆形凹槽(7)分别为第一圆形凹槽(71)、第二圆形凹槽(72)、第三圆形凹槽(73)、第四圆形凹槽(74)和第五圆形凹槽(75),所述第一弧形凹槽(10)位于第一圆形凹槽(71)与第二圆形凹槽(72)之间,所述第二弧形凹槽(11)位于第三圆形凹槽(73)与第四圆形凹槽(74)之间;
所述第四圆形凹槽(74)和第五圆形凹槽(75)之间的延伸板(1)上设置有圆柱形空腔壳体(12),所述圆柱形空腔壳体(12)靠近第四凹槽(74)设置,所述第二凹槽(72)与第三凹槽(73)之间的大壳体(2)的外底面设置有弧形空腔壳体(13),所述弧形空腔壳体(13)与小壳体(3)的侧面连接设置;所述圆柱形空腔壳体(12)和弧形空腔壳体(13)均与后盖本体的内部连通。
6.一种汽车后盖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加工步骤如下:
步骤1:对原始料坯进行裁剪,完成汽车后盖的落料,得到料片;
步骤2:对步骤1中的料片进行初步成型;
步骤3:对步骤2中初步成型的料片进行第二次成型、第三次成型以及第四次成型,完成最终成型;
步骤4:对步骤3中的最终成型的工件进行定位,对工件的底面进行整形打凸;
步骤5:对整形打凸后的工件进行切边,将切边整圈废料切断,并进行冲孔,完成工件的切边冲孔;
步骤6:对完成切边冲孔的工件进行翻边,完成工件边缘的翻边;
步骤7:对完成翻边的工件进行压孔去毛刺,去除孔内的毛刺,加工完成,得到成品工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无锡曙光模具有限公司,未经无锡曙光模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365622.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车身框架结构
- 下一篇:行人保护装置、发动机盖铰链总成及汽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