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无级式车门限位器在审
申请号: | 201711364032.X | 申请日: | 2017-12-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8104623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01 |
发明(设计)人: | 田占国;韩坤杰;潘晓涛;沈海寅 | 申请(专利权)人: | 智车优行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5C17/12 | 分类号: | E05C17/12 |
代理公司: | 北京思创大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14 | 代理人: | 张清芳 |
地址: | 201403 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滑动件 球头 罩壳 铰接支点 车门限位器 限位端头 通孔 无级 一端连接 弹簧组 弹簧 顶球 内壁 外周 插入通孔 对称设置 铰接位置 用户体验 位置处 限位端 滑动 侧壁 铰接 拉臂 两组 平顶 限位 垂直 | ||
一种无级式车门限位器,包括:罩壳;限位端头,设于罩壳内,且在限位端头上沿着垂直于罩壳的内壁的方向设有通孔,通孔内设有铰接支点;至少一对球头滑动件,每对球头滑动件对称设置于铰接支点的两侧,球头滑动件的一端为平顶球头,另一端插入通孔并铰接至铰接支点,且球头滑动件的铰接位置与平顶球头的平顶之间的距离等于铰接支点与罩壳的内壁之间的距离;至少两组弹簧组,每组弹簧组包括设置于球头滑动件的外周的相对位置处的两个弹簧,弹簧的一端连接至通孔的侧壁,另一端连接至球头滑动件的外周;拉臂,与限位端头连接,且能够带动限位端头在罩壳内滑动。该无级式车门限位器实现了无级式限位,提升了用户体验。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制造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无级式车门限位器。
背景技术
为保证汽车车门能够在固定位置保持限位,通常在汽车车门上安装限位装置。目前市场上大多数车辆都会选择安装两档、三挡限位器,限位器的形式包括拉杆式限位器、扭杆式限位器、弹簧式限位器等。分档限位器的限位位置比较固定,不能满足用户主观需求,用户体验较差。
图1显示根据现有技术的一种拉杆式限位器,其包括限位盒和拉臂,限位盒内设有两块限位块,限位块通过金属弹簧或者橡胶弹簧与限位盒组装在一起。拉臂上根据车门开启需求,设计有两档或者三档限位凹凸面。图2显示根据现有技术的一种拉杆式限位器的拉臂的示意图,其中左侧和中部圆圈所示位置为限位凹凸面,右侧圆圈所示位置为拉臂与限位盒安装初始位置。车门在开启或者关闭过程中拉动拉臂在限位盒中运动,通过拉臂凹凸面对限位盒内的弹簧进行压缩,从而控制过档力,进而达到限位的目的。拉杆式限位器的缺点在于受结构约束,车门只能在固定位置进行限位,无法做到用户主观控制,用户体验较差。
扭杆式限位器由铰链与限位器集成,铰链转轴上安装凸轮机构,车门开闭过程中带动凸轮旋转,凸轮使得扭杆变形,通过变形力进行限位。扭杆式限位器的缺点在于车门只能在固定位置进行限位,无法做到用户主观控制,用户体验较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出一种无级式车门限位器,以克服现有的车门限位器只能在固定位置进行限位的缺点。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无级式车门限位器,包括:
罩壳;
限位端头,所述限位端头设于所述罩壳内,且在所述限位端头上沿着垂直于所述罩壳的内壁的方向设有通孔,所述通孔内设有铰接支点;
至少一对球头滑动件,每对球头滑动件对称设置于所述铰接支点的两侧,所述球头滑动件的一端为平顶球头,另一端插入所述通孔并铰接至所述铰接支点,且所述球头滑动件的铰接位置与所述平顶球头的平顶之间的距离等于所述铰接支点与所述罩壳的内壁之间的距离;
至少两组弹簧组,每组弹簧组包括设置于所述球头滑动件的外周的相对位置处的两个弹簧,所述弹簧的一端连接至所述通孔的侧壁,另一端连接至所述球头滑动件的外周;
拉臂,所述拉臂与所述限位端头连接,且能够带动所述限位端头在所述罩壳内滑动。
优选地,所述罩壳上设有安装孔,所述拉臂的一端通过所述安装孔插入所述罩壳内。
优选地,所述无级式车门限位器包括一对球头滑动件和两组弹簧组。
优选地,所述罩壳的内壁上设有耐磨材料层。
优选地,所述球头滑动件的平顶部分设有耐磨材料层。
优选地,所述球头滑动件的平顶部分与所述罩壳的内壁之间的静摩擦力大于80N。
优选地,当所述球头滑动件相对于所述铰接支点转动到所述平顶球头的球面部分与所述罩壳的内壁相接触时,每组弹簧组中一个弹簧的压缩力为35-40N,另一个弹簧的拉伸力为35-40N。
优选地,所述球头滑动件的平顶以外的部分通过自润滑材料进行包塑处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智车优行科技(上海)有限公司,未经智车优行科技(上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364032.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