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新能源车无线充电停车场系统及其充电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1361197.1 | 申请日: | 2017-12-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8215883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29 |
发明(设计)人: | 刘忠菁;张国民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B60L11/18 | 分类号: | B60L11/18;H02J50/12;H02J50/60;H02J50/80;E04H6/00 |
代理公司: | 郑州金成知识产权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21 | 代理人: | 郭增欣 |
地址: | 100000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停车位 发射系统 无线电能 车位 弱电控制系统 停车场系统 充电控制 手持终端 通信模块 无线充电 谐振耦合 新能源车 充电 电源 地表 无线电能传输 停车位特征 充电效率 电感线圈 电容投切 调谐电容 获取模块 控制模块 生物信息 特征信息 通断开关 信息传递 用电安全 标识码 逆变器 整流器 磁场 市电 服务器 停车 采集 传输 | ||
1.一种新能源车无线充电停车场系统,包括停车位、无线电能发射系统和弱电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停车位设置在停车场内地表以上,且在所述停车位一侧设置有与此停车位上无线电能发射系统相对应的停车位特征标识码,所述停车位地表下安装有所述无线电能发射系统,所述无线电能发射系统采用磁场谐振耦合无线电能传输模式进行电能的传输,所述无线电能发射系统包括采用超导材料制作的谐振耦合电感线圈、能够进行谐振频率调整的调谐电容组、通断开关、逆变器、整流器和电源,所述电源包括市电或可再生能源;所述弱电控制系统包括设置在所述停车位一侧的生物信息获取模块、车位充电控制及通信模块、用于调整所述调谐耦合电容组谐振频率的电容投切控制模块、用于车位特征信息采集的手持终端和用于所述手持终端与所述车位充电控制及通信模块之间信息传递的服务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能源车无线充电停车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车位充电控制及通信模块与所述无线电能发射系统的监控信息、所述生物信息获取模块和所述电容投切控制模块连接,且所述车位充电控制及通信模块通过所述服务器与所述手持终端进行无线通信连接,所述无线电能发射系统的监控信息包括交/直流表计量信息以及控制电能通断开关的弱电控制连线,所述车位充电控制及通信模块通过交/直流表计量接收所述无线电能发射系统上各个阶段的交流电量信息或直流电量信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能源车无线充电停车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容投切控制模块与所述调谐电容组连接,所述调谐电容组一端与所述谐振耦合线圈连接达成一种频率,使其与无线电能接收装置耦合谐振,另一端通过DC/AC逆变器与所述通断开关连接,所述通断开关一端通过AC/DC整流器与市电连接,另一端直接与所述可再生能源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能源车无线充电停车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谐电容组包括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电容以及每个电容上串联的可以弱电控制通断的开关,所有电容并联连接后与所述电容投切控制模块连接,所述生物信息获取模块上设置有人体红外感应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能源车无线充电停车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通断开关包括通断开关A、通断开关B、通断开关C和通断开关D,通断开关A与市电连接,通断开关B与可再生能源直流电源连接,通断开关C用于选择使用交流电经整流后的直流电还是使用可再生能源直流电,通断开关D决定是否将直流电逆变为高频交流电。
6.一种新能源车无线充电停车场的充电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用户将新能源车停放在停车位上,并将新能源车上的无线电能接收装置与无线电能发射系统对接上;
步骤二:用户利用手持终端扫描与此停车位上的无线电能发射设备相对应的停车位特征标识码,并在安全距离之外通过手持终端提出充电请求,若在非安全距离之内发送,则发送充电请求不成功,需移步到安全距离之外重新发送充电请求;
步骤三:车位充电控制及通信模块根据手持终端采集的车位信息以及各种交流电信息和直流电信息,判断是否开始充电,若符合充电要求,则再判断是否有可再生能源充电电源,若有,直接闭合通断开关B、通断开关C和通断开关D利用可再生能源进行充电,若没有,则闭合通断开关A、通断开关C和通断开关D利用市电进行充电,若不符合充电要求,则利用无线网向手持终端发送不符合充电要求的原因,方便用户进行调整;
步骤四:充电完成后,断开通断开关C和通断开关D,并通过网络向用户发送充电完成通知,此时,充电完成,用户可将新能源车开走。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新能源车无线充电停车场的充电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安全距离是指在生物信息获取模块上的信息所覆盖的范围之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361197.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