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重山区地形地貌险恶区域超大直径桩基成孔施工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1353965.9 | 申请日: | 2017-12-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8193671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22 |
发明(设计)人: | 张鸿文;金健;李国华;王海峰;周洋;王雪松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上海工程局集团有限公司;中铁上海工程局集团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5/36 | 分类号: | E02D5/36 |
代理公司: | 上海世圆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320 | 代理人: | 王佳妮;顾俊超 |
地址: | 200436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山区地形 桩基成孔 地貌 人工开挖 成孔 开挖 大直径桩基 大型设备 风化岩石 环保要求 技术手段 人工挖孔 施工规划 施工区域 数字地图 旋挖钻机 有效解决 爆破法 小型的 回填 出渣 航拍 小孔 桩基 施工 进场 测量 保证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重山区地形地貌险恶区域超大直径桩基成孔施工方法,先是利用无人机航拍、BIM技术和数字地图,有效解决了重山区地形地貌险恶施工区域测量困难的问题,为现场的施工规划提供更准确形象的数据。然后利用小型的旋挖钻机先钻合理布置的多个小孔,再回填以后人工挖孔出渣成孔的方法,为环保要求高、不允许采用爆破法开挖、不具备大型设备进场、开挖难度较大的弱风化岩石大直径桩基成孔提供了可行性的技术手段,并且降低了人工开挖的难度,加快了该特殊环境下的桩基人工开挖速度,并保证了桩基成孔质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桥梁施工技术领域,尤其是用于重山区地形地貌险恶施工区域、不具备修建大型临时便道的山区施工地带、不具备大型施工机械进出场条件下的弱风化岩层大直径桩基的成孔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旋挖钻机成孔及人工挖孔成孔均是一种常用的桥梁桩基成孔施工方法,被广泛应用于各类大型桥梁桩基施工领域。
单一的旋挖钻机成孔或人工挖孔成孔都是在场地条件及地质情况允许的条件下才能实现,然而在重山区超高承载力弱风化岩层施工很难快速、高效的实现,达不到预期效果;同时,在重山区地形地貌险恶地带又无法实现大型机械设备进出场大型临时便道的修建,从而造成资源浪费,增加施工成本。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用于重山区地形地貌险恶区域超大直径桩基成孔施工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实现:用于重山区地形地貌险恶区域超大直径桩基成孔施工方法,包括:
利用无人机航拍得到要施工的区域图像,并结合BIM技术和该区域的数字地图,对该区域建立数字地图模型和数字地图模拟地形;根据数字地图模拟地形合理分配挖填方工程量,规划并修建施工便道、平整施工场地和边坡防护作业平台;通过地勘分析确定旋挖钻机的型号;利用旋挖钻机在桩孔范围内套钻多个小孔,回填以后再人工挖孔出渣成孔。
进一步地,所述施工便道上铺设钢筋网片和C20混凝土,并且在临空侧设置防撞设置。
进一步地,人工挖孔时利用静态破碎剂、风镐破碎机降低挖孔难度。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利用无人机航拍、BIM技术和数字地图,有效解决了重山区地形地貌险恶施工区域测量困难的问题,为现场的施工规划提供更准确形象的数据。然后利用小型的旋挖钻机先钻合理布置的多个小孔,再回填以后人工挖孔出渣成孔的方法,为环保要求高、不允许采用爆破法开挖、不具备大型设备进场、开挖难度较大的弱风化岩石大直径桩基成孔提供了可行性的技术手段,并且降低了人工开挖的难度,加快了该特殊环境下的桩基人工开挖速度,并保证了桩基成孔质量。
附图说明
图1为一实施例的数字地图模型的示意图。
图2为一实施例的数字地图模拟地形的示意图。
图3为一实施例的桩基成孔范围内的小孔数量及其位置的示意图。
图4为一实施例的锁口及护壁施工俯视示意图。
图5为滑动装置的侧面图。
图中标注如下:
1小孔。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清楚地理解如何实践本发明。尽管结合其优选的具体实施方案描述了本发明,但这些实施方案只是阐述,而不是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实施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上海工程局集团有限公司;中铁上海工程局集团建筑工程有限公司,未经中铁上海工程局集团有限公司;中铁上海工程局集团建筑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35396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