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轿车后悬类副车架的设计制造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1711352196.0 | 申请日: | 2017-12-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8115298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05 |
发明(设计)人: | 胥旭;陈志洋;马小芹;陈旭;冷鸿彬;陈正康;黄军;向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建安工业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K31/00 | 分类号: | B23K31/00 |
代理公司: | 成都虹桥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51124 | 代理人: | 林天福 |
地址: | 625000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制造工艺 后悬 副车架 焊接变形 轿车 焊接 副车架总成 零部件设计 反向调整 焊接过程 统计规律 结构孔 桥车 收缩 制造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设计制造工艺,尤其是公开了一种用于轿车后悬类副车架的设计制造工艺,属于桥车零部件设计制造技术领域。提供一种能有效的控制成品质量的用于轿车后悬类副车架的设计制造工艺。所述的设计制造工艺在设计时依据焊接收缩统计规律采用向反向调整的方式布置相应的结构孔;焊接过程中,依据焊接变形规律,从总体到局部分别通过调整焊接顺序和控制焊接变形获得符合质量要求的后悬类副车架总成。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设计制造工艺,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轿车后悬类副车架的设计制造工艺,属于桥车零部件设计制造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在副车架形状类似“Ω”型,且焊缝集中在副车架单侧时,零件焊接过后容易引起副车架变形,副车架整体有伸长的趋势,引起大部分尺寸发生较大变化无法进行安装。如果进行矫正,既耗时耗力,又会带来大量的矫形负作用,对零件造成无法修复的破坏。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有效的控制成品质量的用于轿车后悬类副车架的设计制造工艺。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轿车后悬类副车架的设计制造工艺,所述的设计制造工艺在设计时依据焊接收缩统计规律采用向反向调整的方式布置相应的结构孔;焊接过程中,依据焊接变形规律,从总体到局部分别通过调整焊接顺序和控制焊接变形获得符合质量要求的后悬类副车架总成。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申请通过先对结构孔的布置位置根据焊接收缩统计规律进行调整,然后再焊接过程中根据焊接变形规律通过焊接顺序的调整和焊接变形控制达到改善现有呈“Ω”型且焊缝集中在副车架单侧的轿车后悬类副车架的制作质量。通过本申请的设计控制和制作过程中的焊接控制,便可以有效的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变形大,焊后大部分尺寸发生较大变化无法进行安装的技术问题,达到有效的提高成品制作质量的目的。
进一步的是,通过控制焊接变形获得符合质量要求的后悬类副车架总成时,在后悬类副车架总成焊接前,根据产品零部件的层次感将零件分别装上夹具,待焊接完成并进行消除焊接应力处理后一次性卸件完成焊接变形的控制工作。
进一步的是,焊接过程中,总体焊接控制顺序为,在焊接时先点定后焊接,焊缝的顺序选择为从两边到中间的顺序分布;局部焊接控制顺序为单条长焊缝采用分段焊,且从两头向中间焊接,并采用双机对称焊的方式。
进一步的是,设计时,各结构孔的调整方向为,
A、C两点处的结构孔沿Y方向向B、D方向移动1.5㎜,需要调整的零件为上板和摆臂安装支左;
B、D两点处的结构孔沿Y方向向A、C方向移动1.5㎜,需要调整的零件为上板和摆臂安装支右;
E点处的结构孔沿Y方向向A点移动1㎜,沿Z方向远离A点移动4㎜,需要调整的零件为摆臂安装支左;
F点处的结构孔沿Y方向向B点移动1㎜,沿Z方向远离B点移动4㎜,需要调整的零件为摆臂安装支右;
G点处的结构孔沿Y方向向A点移动1㎜,沿Z方向远离A点移动4㎜,需要调整的零件为上板和稳定杆安装支架右;
H点处的结构孔沿Y方向向B点移动1㎜,沿Z方向远离B点移动4㎜,需要调整的零件为上板和稳定杆安装支架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用于轿车后悬类副车架的设计制造工艺涉及的副车架的主视图;
图2为图1的仰视图;
图3为图1的俯视图。
图中标记为:上板1、摆臂安装支左2、摆臂安装支右3、稳定杆安装支架右4、稳定杆安装支架左5。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建安工业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四川建安工业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35219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带有鼓风型风琴罩的激光加工设备
- 下一篇:一种激光器耦合点焊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