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拟薄水铝石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1349771.1 | 申请日: | 2017-12-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9928412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31 |
发明(设计)人: | 朱慧红;金浩;孟兆会;葛海龙;杨光;孙素华;杨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大连石油化工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C01F7/02 | 分类号: | C01F7/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728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拟薄水铝石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一种拟薄水铝石及其制备方法,所述拟薄水铝石的粒度分布如下,以体积分数计:粒径小于20μm的颗粒占10%以下,粒径为20~50μm的颗粒占75%~95%,粒径大于50μm的颗粒占15%以下。该制备方法采用两级连续合成反应,制备过程中添加处理剂,形成等粒径拟薄水铝石晶粒,制备工艺无需老化操作,解决了现有技术制备的拟薄水铝石黏结性差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催化载体材料其制备方法,特别是涉及一种拟薄水铝石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活性氧化铝具有很好的比表面积和孔结构,特别是γ-Al2O3由于具有比表面积大、孔结构可调和热稳定性好的性质,因此被广泛地用作炼油、石油化工和化肥工业中的催化剂载体以及干燥剂、吸附剂等。γ-Al2O3一般是通过将其前驱物拟薄水铝石高温脱水制得,所以其前驱物拟薄水铝石的形貌、粒子大小和聚集状态决定了氧化铝的表面物化性质。因此,要获得孔径相对集中的氧化铝载体,沉淀的拟薄水铝石粒子的大小必须均匀。Ono等提出pH摆动法,即沉淀时的pH 值在酸碱之间交替改变,碱侧沉淀酸侧溶解,溶解囊括在结晶拟薄水铝石中的无定形氢氧化铝,待再加碱时就会沉淀在已生成的拟薄水铝石结晶粒子上。如此循环可望生成晶粒相对均匀、孔径相对集中的氧化铝。
CN201310605035.3公开一种反应器以及制备拟薄水铝石的方法。该反应器包括反应器筒体,其中反应器筒体内设有隔板将反应器内腔沿轴向分成两个区域,隔板设在中心轴上,隔板随中心轴转动而旋转;在每个区域中,在相应反应器筒体下部设有进料口,在相应反应器筒体外侧设有至少一条物料循环管线,循环物料出口在上部,循环物料入口在底部,在相应反应器筒体上部设有溢流口,其位置高于循环物料出口。该工艺过程较为复杂。
CN201510306899.4公开一种碳化反应合成系统及其在制备拟薄水铝石方面的应用及制备方法,包括连续碳化反应釜制备氢氧化铝沉淀,老化、洗涤过滤及干燥,其中,连续碳化反应釜制备氢氧化铝沉淀系统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微型单元碳化反应釜串联而成,用于拟薄水铝石制备的含铝碱性溶液在微型单元碳化反应釜内因受阻力形成折流、返混与CO2和空气的混合气体发生碳化反应,生成的浆液从出口流入下一微型单元碳化反应釜,如此反复,实现碳化反应过程连续。该工艺虽然实现制备过程连续化,但工艺过程较为复杂。
CN201010188611.5公开一种水合氧化铝及其制备方法。该水合氧化铝含有拟薄水铝石和碱式碳酸铝铵。该方法包括使偏铝酸钠和/或铝酸钠与酸性溶液接触反应,并将接触反应后得到的混合浆液在老化剂存在下进行老化;所述接触反应的条件包括:反应pH值为4.5-9,反应温度为15-75℃;所述老化的条件包括:温度为20-60℃,时间为2-6小时;所述老化剂为碳酸铵和/或碳酸氢铵。该专利制备氧化铝过程中老化过程繁琐。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拟薄水铝石及其制备方法,该制备方法采用两级连续合成反应,制备过程中添加处理剂,形成等粒径拟薄水铝石晶粒,且制备工艺无需老化操作,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制备的拟薄水铝石胶黏性差的问题。
本发明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拟薄水铝石,其粒度分布如下,以体积分数计:粒径小于20μm的颗粒占10%以下,粒径为20~50μm的颗粒占75%~95%,粒径大于50μm的颗粒占15%以下,优选为粒径小于20μm的颗粒占9%以下,粒径为20~50μm的颗粒占86%~95%,粒径大于50μm的颗粒占5%以下。
本发明提供的拟薄水铝石的最可几粒径为40~45μm。
本发明提供的拟薄水铝石的酸分散指数为50~80%,优选60~8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大连石油化工研究院,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大连石油化工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34977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