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蓝莓叶花青素双水相萃取结合正向渗透浓缩提取技术有效
申请号: | 201711348761.6 | 申请日: | 2017-12-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7840839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02 |
发明(设计)人: | 孙锐;孙蕾;白瑞亮;韩晓光;解小锋;林相恺;李雪彤 | 申请(专利权)人: | 齐鲁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C07D311/62 | 分类号: | C07D311/62 |
代理公司: | 济南圣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7221 | 代理人: | 张晓鹏 |
地址: | 250353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蓝莓 花青素 双水相 萃取 结合 正向 渗透 浓缩 提取 技术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蓝莓叶花青素双水相萃取结合正向渗透浓缩提取技术,包括如下步骤:1)将干燥后的蓝莓叶粉碎,蓝莓叶与提取溶剂混合提取,得到花青素的粗提液,向粗提液中添加多酚氧化酶活性抑制剂;2)将聚乙二醇和氯化镁加入步骤2)中制备的粗提液中,混合萃取设定时间,平衡后,分离顶部相和底部相,并将分离得到的顶部相采用该双水相萃取体系进行多次重复萃取以除去粗提液中的糖,然后除去顶部相中的聚乙二醇,得到混合液;3)将步骤2)中的混合液进行膜渗透蒸馏浓缩,渗透溶液为氯化钙溶液,料液与渗透溶液的体积比为1:3‑5,所述料液为步骤2)中的混合液;4)采用超滤方法澄清花青素的粗提取物,使用的正向渗透溶液为氯化钠溶液。
技术领域
本发明蓝莓叶中活性成分提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蓝莓叶花青素双水相萃取结合正向渗透浓缩提取技术。
背景技术
蓝莓为灌木,每丛有结果枝条25-30条,每2年开花结果,但产量较小,第3年有适当的产量,第5年进入丰产期,其寿命为50年。花青素是纯天然的抗衰老的营养补充剂,研究证明是当今人类发现最有效的抗氧化剂,它的抗氧化性能比维生素E高出五十倍,比维生素C高出二百倍。它对人体的生物有效性是100%,服用后二十分钟就能在血液中检测到。花青素在欧洲被称为“口服的皮肤化妆品”,尤其蓝莓花青素,营养皮肤,增强皮肤免疫力,应对各种过敏性症状,是目前自然界最有效的抗氧化物质。它不但能防止皮肤皱纹的提早生成,还可维持正常的细胞连接、血管的稳定、增强微细血管循环、提高微血管和静脉的流动,进而达到异常皮肤的迅速愈合。
蓝莓果中花青素的含量高于其他所有水果与蔬菜,所以,蓝莓果是良好的提取天然花青素的原料。蓝莓花青素易溶于酸性介质,在醇溶液中的溶解度高而水溶性较低,目前大多是从前期萃取和后续分离提纯两个方面进行研究,浸提溶液多为甲醇、乙醇与水的混合液,该种方法存在有机溶剂使用量大、工艺过程多、浸提时间长、产品生产成本高的缺陷。还有的方法是将蓝莓果打浆后,采用酒石酸、乳酸或柠檬酸酸化的乙醇溶液进行提取。该种方法虽然提取的时间短,但是蓝莓中花青素的提取率偏低。花青素的提取率偏低,会造成花青素的浪费。提取时间过长时,容易造成花青素的降解,不利于花青素提取率的提高,且不利于提高花青素产品的纯度,所以亟需一种具有高提取率、低降解率、高纯度的提取方法。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蓝莓叶花青素双水相萃取结合正向渗透浓缩提取技术,该提取技术使得花青素具有较低的非酶褐变常数和降解常数,提高了花青素的品质,而且还可以使花青素具有较高的提取收率。
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蓝莓叶花青素双水相萃取结合正向渗透浓缩提取技术,包括如下步骤:
1)将干燥后的蓝莓叶粉碎,蓝莓叶与提取溶剂混合提取,得到花青素的粗提液,向粗提液中添加多酚氧化酶活性抑制剂,抑制多酚氧化酶的活性;
2)将聚乙二醇和氯化镁加入步骤2)中制备的粗提液中,混合萃取设定时间,平衡后,分离顶部相和底部相,并将分离得到的顶部相采用该双水相萃取体系进行多次重复萃取以除去粗提液中的糖,然后除去顶部相中的聚乙二醇,得到混合液;
3)将步骤2)中的混合液进行膜渗透蒸馏浓缩,以并流模式在膜的任一侧循环进料和渗透溶液,渗透溶液为氯化钙溶液,料液与渗透溶液的体积比为1:3-5,所述料液为步骤2)中的混合液;
4)采用超滤方法澄清花青素的粗提取物,超滤过程中使用的正向渗透溶液为氯化钠溶液;
5)将步骤4)中浓缩后的花青素提取液进行冷冻干燥,得到粉末状花青素。
在粗体液中添加多酚氧化酶活性抑制剂,可以抑制粗提液中多酚氧化酶的活性,以抑制花青素的酶促褐变,有利于提高花青素的收率和品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齐鲁工业大学,未经齐鲁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34876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