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葫芦素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1347172.6 | 申请日: | 2017-12-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7857789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20 |
发明(设计)人: | 张南;钟荣;谭国良 | 申请(专利权)人: | 黑龙江拜欧迪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7J41/00 | 分类号: | C07J41/00;A61P35/00;A61P29/00;A61P31/12;A61P1/16 |
代理公司: | 北京隆源天恒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73 | 代理人: | 闫冬 |
地址: | 150001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葫芦 衍生物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葫芦素B和葫芦素E的多种新衍生物,以及它们的盐,还公开了这些新衍生物的制备方法,这些新衍生物以及它们的盐,由于分别与葫芦素B、葫芦素E具有共同的基本结构,所以性质也基本与葫芦素B、葫芦素E一样,具有较好的抗癌、抗病毒、抗炎症和保肝脏作用,而且毒副作用较低。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葫芦素的多种衍生物,具体涉及葫芦素B和葫芦素E的多种衍生物,还涉及这些衍生物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葫芦素(cucurbitacin)属于19-甲基出现在C-9位上的一类四环三萜化合物,主要分布于葫芦科植物中,在十字花科、玄参科、秋海棠科、杜英科、四数木科等高等植物及一些大型真菌中也有发现。葫芦素系葫芦科植物甜瓜 (Cucumis melo L.)瓜蒂的提取物,它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具有解毒清热,利湿退黄作用,是临床上用于治疗慢性肝炎和原发性肝癌有效中成药。
我国古代就采用中药甜瓜(Cucumis melo L.)蒂治黄疸病,又能催吐、祛痰,用于痰涎宿食,60年代开始随着葫芦素化学结构的确立,国外有人研究其抗肿瘤作用。国内70年代初从中药甜瓜蒂中分离出葫芦素B、E等成分,并进行了抗肿瘤、免疫增强和抗肝炎等药理研究。报道的药理作用有:细胞毒与抗癌作用;抗化学致癌作用;保肝、抗肝炎作用;提高免疫功能;对心血管的作用;抗炎;抑制肝纤维增生的作用;此外还有刺激胃肠运动,还可避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第一个目的是提供葫芦素B和葫芦素E的多种新衍生物和它们的盐;本发明的第二个目的是提供葫芦素B和葫芦素E的新衍生物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提供了20种葫芦素B的新衍生物、20种葫芦素E的新衍生物以及它们的药学上可接受的盐,这些新衍生物的化学结构如下:
式E-1的葫芦素E衍生物,通过核磁共振技术阐明其结构和质谱计算化合物分子量:
1H-NMR(400MHz,CDCl3)δ7.01(d,J=12Hz,1H),6.66(s,1H),6.29(d, J=12Hz,1H),5.51(t,J=8.4Hz,1H),3.23(m,1H),2.85(m,1H),2.29-2.27(m, 3H),2.16(m,1H),2.04-2.02(m,2H),1.86-1.71(m,4H),1.60-1.46(m,2H),1.47(s,6H),1.38(s,3H),1.36(s,6H),1.30(s,3H),1.14(t,J=8.4,3H), 1.04(s,6H);MS 571[M+H]+。
式E-2的葫芦素E衍生物,通过核磁共振技术阐明其结构和质谱计算化合物分子量:
1H-NMR(400MHz,CDCl3)δ7.01(d,J=12Hz,1H),6.66(s,1H),6.29(d, J=12Hz,1H),5.51(t,J=8.4Hz,1H),3.23(m,1H),2.85(m,1H),2.32-2.27(m, 3H),2.16(m,1H),2.04-2.02(m,2H),1.86-1.71(m,6H),1.60-1.46(m,2H), 1.47(s,6H),1.38(s,3H),1.36(s,6H),1.30(s,3H),1.04(s,6H),0.90(t, J=8.4,3H);MS 585[M+H]+。
式E-5的葫芦素E衍生物,通过核磁共振技术阐明其结构和质谱计算化合物分子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黑龙江拜欧迪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未经黑龙江拜欧迪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34717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带有空气净化功能的道路交通路障
- 下一篇:储能用铅酸蓄电池恒功率循环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