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3D打印的瓷泥及其制作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1343483.5 | 申请日: | 2017-12-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8395204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23 |
发明(设计)人: | 郑晓卫;吴锋;章维坤;陈盼盼;刘轼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潮州市源润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4B33/13 | 分类号: | C04B33/13;C04B33/04;B33Y70/00 |
代理公司: | 汕头市南粤专利商标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4301 | 代理人: | 余飞峰 |
地址: | 521011 广东省潮州***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打印 及其 制作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3D打印的瓷泥,由以下重量配比的原料组成:高岭土100份,镁胶0.5‑1份,皂土0.5‑5份。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制备上述瓷泥的制作方法,包括下料、对打、细磨、软化、轻混、深混、练泥和封存等步骤。本发明制备而成的用于3D打印的瓷泥柔软度好,稳定性强,在3D打印机上打印时不易发生断裂,瓷泥打印成的陶瓷制品经烧成后颜色鲜艳,富有光泽,陶瓷制品收成率高,原材料易于获得,整体成本大幅度降低。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陶瓷智能化生产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用于3D打印的瓷泥及其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从古至今,陶瓷制品生产过程中,产品成型后,经素烧,检选,打磨,水洗,干燥,施釉,釉烧等多道工艺流程方成为陶瓷成品。其中,素烧,制釉,施釉更是一道必不可少的工艺流程。高岭土占40-55%,消耗优质资源多,二次烧成能耗大,制釉过程中环境污染“三废高”,铅镉等重金属溶出量不易控制,其生产工序多、能耗高。而今3D打印技术的出现,为陶瓷制品的生产提供了一种新的渠道,即3D打印陶瓷制品。
3D打印陶瓷制品以其可控程度高,机械自动化生产,打印后纹理层次分明,为陶瓷制品提供的一种仿佛天生纹路一般的花纹等诸多优点,收到大众的喜爱。而相对应的陶瓷用3D打印机也匹配生产,大幅度投入使用,但可用于3D打印的瓷泥制作成本高,加大了投入成本,同时现有的3D打印瓷泥打印出来的陶瓷制品通过微波干燥机烧成后缺乏光泽,表象较差。此外,该瓷泥除了制作成本高以外,通过微波干燥机烧成后,容易发生开裂的现象,而且打印过程中如果瓷泥存放过久会导致打印时的泥条断裂,导致打印失败,废品率较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成本低廉,不易开裂、断裂,成品率高的用于3D打印的瓷泥及其制作方法。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用于3D打印的瓷泥,由以下重量配比的原料组成:高岭土100份,镁胶0.5-1份,皂土0.5-5份。
具体的,还包括原料:色釉0.5~5份。
一种制备上述瓷泥的制作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下料,选取软质料的高岭土;
对打,将高岭土进行粉碎至50~100目;
细磨,将对打后的高岭土投入球磨机中,球磨成300~1000目的细粉;
软化,往细粉中加入水,混合形成泥团;
轻混,在泥团中加入镁胶,进行轻度混合,使镁胶均匀分布在泥团中;
深混,在轻混后的泥团中加入皂土,进行深度混合,使皂土完全融合进泥团中,形成半成品瓷泥;
练泥,对半成品瓷泥进行摔打、锻炼,抽干其中空气,加强半成品瓷泥的密度,生成成品瓷泥;
封存,将成品瓷泥进行密封保存。
具体的,所述练泥步骤之前还包括步骤:
压滤,对半成品瓷泥进行压滤,降低半成品瓷泥的含水量,使其含水量保持在17%~30%。
具体的,还包括如下步骤:
选釉,按照颜色的需求,挑选对应颜色的色釉;
粉碎,将所述色釉进行粉碎至50~100目;
配比,与对打后的高岭土按比例配比后进入细磨步骤。
具体的,所述深混包括如下步骤;
加料,将皂土加入轻混后的泥团中;
一次加工,将加料后的泥团进行人工长时间混合和/或采用高速搅拌机进行高速搅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潮州市源润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潮州市源润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34348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超高强度特种陶瓷电瓷配方
- 下一篇:一种透水砖的制备方法